萬病回春-明-龔廷賢
序
萬病回春 明 龔廷賢
序
古昔哲王禦極,天下熙熙焉如登春台,此何由哉?太和融液淪肌理、漸腸腎,其時六氣不侵,而災眚不作,禀氣含生之屬,靡不百體堅強,而相愉佚于耄 期頤。中世虐政日逞,上薄天和,而民乃有夭殇疵劄,自非診脈候治方藥,霜露之恙,罔所底止矣!故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金溪雲林龔君用醫術世其家,間行遊大梁,值疫甚,合境諸醫俯首而出其下。語具洪中丞序中。故嘗著《古今醫鑒》,其聲在薦紳借甚。已而,閱曆益久,術益神。蓋幾于見垣一方,而搦髓揲荒爪幕浣腸者。已乃綱提胪列,彙爲奇方八卷,自題日《萬病回春》。夫春爲生物之府,舉 行喙息,悉沐豔陽乎大造,而若其性。王者體天之元,布德廣惠,以是天人合,而春意盎然,充溢六合,然非得賢相提衡而調劑之,其于幽崖窮谷亦不能畢達,而無壅阏。士君子志蕲康濟,顯則賢相而調元,晦則良醫而已疾。蓋非敢必之,遇而能必之,仁心之無不遍。
故曰:“上醫醫國,其次及人。”茲按龔君所撰次,與其功施大梁,固國醫也。
今天子方垂憫黎元,而萬方喜更生之會。益得龔君之術行,其于春台之化,不大有裨哉?梓既竣,龔君之姻,對峰周君千裏肅匝,屬序于余。余喜越人之再興,而其名不可令蕪沒而零落也,遂爲一言弁其首,以系他日太史氏錄方技者之采。
萬曆戊子秋月,歸安鹿門茅坤撰。
序
醫官龔生,江西金溪人,與余有鄉國之雅。其父西園君,尤爲醫林所宗,而生承之,蓋世傳也。一日來谒,則出《古今醫鑒》、《種杏仙方》二書示余,而又有《萬病回春》集一帙,颛繕寫未刊。余披閱一過,則見探本推標,條分縷析,有一病則次一脈,斷一脈則次一方,即病者千變萬態,而治法尤層見疊出。蓋不必遠稽古籍,近搜旁門,惟按類隨索,如持左券。信醫學之淵薮,百家之囊橐,視前二書,尤爲切要,不可不亟傳也。
生乃進而請曰:“廷賢竭生平卒父業,著成此書,蓋愚者一得,醫人本分事耳!若欲廣其傳,非借金玉,何以垂不朽?余颔之,喟然曰:“仁哉!孝哉!龔生之用心也!”夫天之仁愛物,靡不欲其皆榮而無瘁,皆息而無消。
顧阖辟相乘,時序固然,而恃有春之回焉,則瘁者榮,消者息,天心之仁愛始見。至若人之一身,安全生養者其常,而疾病癢 ,亦勢所不能必無,顧所恃者醫藥以救療之、調攝之,而世多庸庸,非徒無益,反而害之。
即有欲知醫以事親,研求以衛生者,猶然苦無快捷方式,往往不能窺堂奧于萬一,坐是夭劄罔濟,而太和春溫之風,不可複觏,良爲仁人之所隱也。
是書一傳,則初學人得其指南,而入門有地;即素不谙醫,時一展卷,治方犁然畢具。藥無不投之劑,人無不醫之疾。由是傳一邑,則濟一邑,煦然百裏春也,傳一郡,則濟一郡,盎然千裏春也;傳之天下,則博施濟衆,熙熙然和氣流行,四海皆春也。
方今聖天子斡旋元氣于上,賢公卿調和元氣于下,而草野間又有陰翊元氣,助成春藹者,若斯集焉,誠哉跻斯民于仁壽,厝萬方于春台,而三皇如春之盛世,在今日矣!古謂良相良醫同功非欤?然則,生雖不顯遇,而博濟仁澤,諒不在當事者下也。溯厥衣缽,蓋成乃父之志,而廣其仁。詩雲:“孝子不匮,永錫爾類,”其龔生之謂哉!余嘉生之用心,而樂與斯世共也,遂發其所欲言者如此。若夫生之遊曆,及父子名號,業已 《醫鑒》序,茲不贅。
時萬曆十五年,歲次丁亥,仲秋吉旦。
賜進士第資政大夫刑部尚書臨川繼峰舒化撰
序
余弗類龆齡博載籍,有志效古良相,佐天子調元化,登生民于春台和煦之境。尋以數奇谫劣弗售,遂卸仕晉,隱于春雲林麓之濱。賴家大人以醫學鳴世起家,乃世其傳。思弗克爲良相,贊廟谟以壽國脈;則爲良醫,診民瘼以壽蒼生。雖顯晦不同,而此心之春生均之,有補于世道也。顧醫之道大矣,醫之書博矣。自軒岐出而《內經》作,世之談醫者宗焉。倉越而下,如劉、張、朱、李,各擅專門,非不稱上乘也。第其書浩翰淵微,未易窺測,且執滯者不能迎刃以中其肯綮,往往投之非症反以重其膏盲。嗚呼舛矣!欲其起死還生,使萬病之回春,不可得也。可歎哉!丁醜歲,余懲其弊,集《古今醫鑒》、《種杏仙方》刊行于世,稍稍傳播,衛生或有取焉。頻年以來,經曆愈多,施濟愈驗,凡疾者療之,沈 頓起,如草木之逢春,生意欣欣向榮,一得之愚,天牖其衷,更有發往昔之所未發者,非敢沾沾以術自玄。而一念與物同春之心,實有不容已也。于是從苦心十祀,祖軒、岐,宗倉、越,法劉、張、朱、李及曆代名家,茹其英華,參以己意,詳審精密,集成此書,名曰《萬病回春》。真有以收天下春于肺腑矣。蓋春乃造化生育之府,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天以元生萬物,俾物之瘁者回春,而後品彙毓太和;君子以仁生萬民,俾民之病者回春,而後群生跻壽哉。故三皇之世如春,謂民物鹹遂其生,此回春之義所由取也。然弗忍自秘,仍付諸梓,俾海內家傳而戶曉。凡病證之原,脈絡之奧,方藥之制,以至寒燥虛實補瀉之得,宜緩急標本先生之異治,明白簡要,一覽無遺。萬病得此,可以回生。由是頤養天和,樂享太平之春以永終。
聖天子仁壽天下之化,則舉萬國盡在春風和氣中矣。三皇如春之盛世,不將複見于今日乎?是書之作,未必無萬分之一助也。此固區區草茅芹曝之忠耳,敢曰醫之良與良相並。
萬曆乙卯夏月金溪龔廷賢謹序
凡例
一集首附萬金一統述,悉采諸《內經》要旨前賢確論,爲初學啓蒙。醫家切要者,如欲探本求源,當另考諸全書。
一藥性層見疊出,非病于繁,即涉于泛,余故刪其繁蕪,撮其精華,綴成一歌,使人一見寒熱溫涼治療炮制之法,犁然畢見。某病以某藥爲主,使臨病用藥,知有主佐緩急多寡之殊。
一釋形體並人面背手足之圖,及五髒六腑形狀,此皆不可不知。
一十二經脈歌所載,某經絡出于某處,止于某處,某經絡受傷所生爲某病,所治宜某藥,或溫或涼或補或瀉及報使引經之藥,宜忌之物,悉注于下。此可以知受病之源。
一各門類病前附于脈訣,如某病當得某脈,某病宜某脈,某病忌某脈,使得脈知病,生死洞然。
一方論根于《素問》、《靈樞》、倉越以下及劉、張、朱、李,並取近代儒醫諸書可法者後,得海內名家秘方,並未入選,其間所附己意,亦出余素所經驗者。
凡病有虛實寒熱不同,古人雖有分辨,惜皆總論。余于每一門每一證,各立數條,某一條爲某病,隨以某方治之,使對證投劑,了然無疑矣。
一灸法余取素所經驗者,附于方末,以便采用。其未試者姑已之。
一補遺方乃爲各病或有缺略者,或有續得秘方不忍棄者,用附于末,以備采用。
一醫案附于各病之末,蓋爲前病發之,有所未盡者,悉系余素日經驗,間有用古人得效者亦錄之,其愚父子曆年醫案,亦欲刊布,未逮,姑俟後日。
一雲林暇筆,乃余閑談世病,用錄于此,以發後之君子一笑耳。
一龔氏家訓,乃庭訓吾子弟者,附錄于後,辭因谫陋,不足取法于人,第其中多禮義立身之要,然于人道未必無小補也。
一是輯門分類析,簡易詳明,誠初學指南。首之以脈訣,繼之以病論,次之以治法,又次以方藥,即未谙醫者,一展卷則脈病治方灼然于目,執是可以對證投劑矣。此愚之管見,非敢以欺當世,特不任濟人之心耳,高明其亮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