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顶红版,写得真好!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顶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啊 就是坑太深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坑主回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題外話:
話說終南山夏令營進行中的某天傍晚~
師父愜意著享受終南山微風吹拂~~~一群跑完,鬧完,嬉笑完,正窮極無聊的小徒不知死活滴來到打攪師父~
“師父,難得來古都,好好遊玩吧~~~”“師父,我要看兵馬俑~”“師父,我要爬華山!”“師父,我要看法門寺~”“師父,我要看大雁塔~”。。。。。看來都有做旅遊攻略~~~~~
“停!”師父大喝一聲!
“今天功法都練完啦?咒語修持完畢?針施好啦?”。。。。。。
摸摸鼻子,眾小徒開始後退~~~
“呃。。。。。”
“我們現在去用功~~~~~”
一哄而散。。。。
師父繼續愜意滴享受山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群坐在奔往藥王山風景區的旅遊車的小徒心裏嘀嘀咕咕~~~
怎麼不去市區遊玩?怎麼不去旅遊點?怎麼沒去吃小吃?

哈哈哈~
在厘定小徒曆練地點時,師父早已下了標準:“只去古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站:甘肅天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飄忽的畫外音:
為啥是天水~~~
天河之水啊!
鵝!
為啥是麥積山啊~~~~
接神啊!
鵝!
為啥是伏羲廟啊!
接九宮八卦啊!
鵝!
為啥是黃帝陵啊?
接小針啊!
鵝!
吃了好多只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红彤绯 发表于 2014-12-29 15:17
飄忽的畫外音:
為啥是天水~~~
天河之水啊!

此帖充分发掘了红版滴幽默细胞!
顶啊~~~!使劲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水市是甘肅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肅東南部,自古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人稱西北小江南。現轄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五縣和秦州、麥積兩區,總人口370萬人。天水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享有羲皇故裏、軒轅故裏的榮譽,羲皇始創八卦,天水被譽爲“易學之都”。伏羲文化、軒轅文化、大地灣文化、先秦文化、三國文化、石窟文化、易學等博大精深。現有國家和省、市級重點保護文物296處,境內文化古迹甚多,國內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廟,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號稱“東方雕塑館”的麥積山石窟。天水也是中國縣制初始地,天水市甘谷縣具有華夏第一縣的美譽。天水八千年的曆史文化譜寫了中華文明的序曲,古城天水譽爲“曆史古城”,天水全球華人尋根祭祖聖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早在春秋秦武公十年(前688年)時,秦國即在這裏置邽縣,與冀縣(今甘谷縣)同爲中國設縣之始,後曆稱上邽縣、成紀縣、秦州。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隴西郡設天水郡,其名源自于“天河注水”的傳說,因而有“天水”之名。東漢、三國期間改稱漢陽郡,西晉時改回天水郡。又因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于境內設秦州,後廢,晉武帝泰始五年(269年)複設,因此天水有“秦州”之名。直至清代,秦州轄境仍相當于今日天水之範圍。

民國2年(1913年),撤秦州而設天水縣,天水之名沿用至今。1949年8月,解放軍進駐天水縣,成立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後改稱天水專區。1950年2月,析天水縣設置天水市。1985年7月,撤銷天水地區,天水市升爲地級市,天水縣並入天水市,設立秦城、北道兩區,將原屬天水地區的徽縣、兩當、西和、禮縣劃歸新設的隴南地區,漳縣劃歸定西地區。2005年,秦城區更名爲秦州區,北道區更名爲麥積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東南,因該山形似麥堆而得名。始鑿于十六國時期的後秦,後又經曆代開鑿修建,共有洞窟194個。現存曆代泥塑、石雕像7200余件,壁畫1300余平方米。其中最有價值的洞窟有牛兒堂、萬佛堂、天堂沿、123窟、84窟等。

中國佛教石窟大約如于公元三世紀,盛行于5~8世紀,16世紀以後開鑿的數量就較少了。現在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區(古代的西域)、甘肅西部(古代河西地區)、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地區,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從規模或藝術成就而論,敦煌莫高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堪稱中國四大石窟。

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後泰(384~417年),大興于北魏明元帝、大武帝時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後又有所發展。

西魏文帝皇後乙弗死後,在這裏開鑿麥積崖爲龛而埋葬。

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間(561~572年),泰州大都督李允信爲亡父建造七佛閣,

隋文帝仁壽元年在麥積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後經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斷的開鑿擴建,逐成爲中國著名的石窟群之一。

約在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時候,因爲發生了強烈的地震,麥積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埸毀,窟群分爲東、西崖兩個部分。現在東崖保存有洞窟54個,西崖140個。

麥積山石窟的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淩空棧道通達。
麥積山石質不宜于雕刻,佛像一般都是泥塑。自隋至明清,曆朝都有塑像,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這裏的雕像,大的高達15米多,小的僅20多厘米,體現了千余年來各個朝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

藝術
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藝術家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和審美取向。
(1)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著對恐怖現實的蔑視,對人生榮辱的淡忘和超脫世俗之後的潇灑與輕松;
(2)西魏、北周造像的溫婉和淳厚,沈醉于對現實生活的追求和對佛國世界的向往;
(3)隋唐造像豐滿細膩;
(4)宋代造像衣紋寫實,面貌莊重。

麥積山石窟建造在二、三十米至七、八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之上,石窟的形制是中國民族建築的傳統形式,方形、平頂、前壁開門、兩側開龛的房屋建築爲崖閣式,龛窟之間都是用架在崖面上的淩空棧道相連接的。《太平廣記》記載說:“其青雲之半,峭壁之間,佛石成費,萬龛千室,雖自人力,疑是神功”,盛贊了麥積山石窟的規模和建造的艱難和程度

麥積山石窟約自十六國後秦時期創建,曆經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曆時一千六百余年,都有不斷開鑿和修繕。因曆代地震的緣故,中部山崖崩塌陷落,遂將山崖自然分爲東崖和西崖兩個部分。洞窟現有編號194個。

各時代特點:“有龛皆是佛、無壁不飛天
麥積山石窟1.後秦(公元384-417年):創始階段--剽悍雄健 第74、78窟
2.北魏(公元386-534年):輝煌發展階段--秀骨清像 第115、133窟
3.西魏(公元535-556年):精練提高階段 --秀骨清像 第127、121窟
4.北周(公元557-581年):創新階段--珠圓玉潤 第4、62、44窟
5.隋代(公元581-618年):新發展期--豐滿誇張 第37窟
6.初唐(公元618-712年):新發展期--豐滿誇張 第5窟
7.宋(公元960-1127年):大規模重修期--寫實求真 第165窟重點洞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殊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仿佛又听到了孩子们的笑声,殊胜的分享。再次感恩红太及诸位老师对孩子们的无私付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坑主帶鐵鍬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燕童 发表于 2015-1-12 12:14
继续挖

鐵鍬也能填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下次開推土機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