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非常重要,多轉發,使更多人受益

文竹先生說“一絲習氣誤平生”。當爲修道至理格言。“貪嗔癡慢疑”是無明,也是習氣,這些習氣裏“我慢”對修道者的危害非常大,一些人多少明點理,多少有點境界,多少有點功夫,有點名氣,甚至有點著作,有點粉絲,就會傲慢不已,自以爲“我成就了”、“我能度人了”、“我成仙了”、“我成道了”、“我成佛了”、“我是身負偉大使命的人”、“我是某某佛的化身”、“我是某某仙”的化身……,此等道流,我見過的太多了,乃至狂傲到自稱是“九天玄皇”而要管理九天者有之,自稱是“鬼谷子化身”而要“掌天盤”者有之;自稱能帶人“坐直升飛機”以快速成仙成道者有之;自稱釋迦佛化身者有之。這些,不僅僅是“我慢”,而且是魔障了。魔障裏有很大一部分是習氣,特別是“我慢”的習氣。我借“我慢”來來說習氣的問題,從正反兩面談,希望引起好道者的關注。不然,雖雲修道,且被習氣誤盡,乃至行爲乖張,與道轉遠,造惡業于此生,受果報于未來,辜負父母生育之身,辜負師長教誨之恩,辜負靈識好道之緣,辜負仙佛演道之德。何苦如此?

       每一個人的習氣不一樣,習氣呈現出來的面貌也不一樣,學佛修道的人,有多生修持的因緣,這一生會喜歡上佛道之學,但多生的修學會形成某種習氣,而這一生時空已變,那些修學的習氣轉化不過來,就會成爲此生的障礙與痛苦。修行人多生修行的習氣,未必是好事情,好的方面,會成爲這生修學的因緣;壞的方面,因多生修學,顯得性格怪怪的,于人于世,格格不入,會被習氣所誤。修道,首先要轉化多生修行中形成的某些習氣。
南懷瑾先生的弟子朱文光是一個多生修學習氣很重的人,雖然成了留美博士,但一生好佛道,尚清淨,大學畢業,連跟女孩拉手談戀愛的願望和勇氣都沒有,大有“坐懷不亂”的風度。生活上很多方面是個“低能兒”,連被子著火了都不知道如何盡快滅火。獨身一生,在五十二歲時因水災意外死亡,南先生悼念朱文光的詩裏有“如何淺水走蛟龍”句,感慨不已。觀朱文光的一生,多生修行的“清淨習氣”耽誤了他很多,大夥叫他“朱老道”。一生未婚,身心陰陽不平衡,很多細微的習氣未轉化。他尊南先生如父,爲南先生的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南先生的一些書是他整理的,一些書是他翻譯成英文而暢銷海外的;南先生視他如子,他很多年住在南先生家。朱文光去世前,因爲做事的差錯南先生批評了他,他平生第一次對著南先生吼叫“憑什麽老批評我。”南先生很驚愕,說:“好,我不批評你了,再也不批評你了。”不久朱先生意外死亡,南先生想批評他幾句也批評不上了。
南先生悼念朱文光先生的全詩是:
他方羁旅愁千結,家國情懷感萬重。
我亦藏身無住處,如何淺水走蛟龍。

      一個朋友第一次來拜訪我的時候,我私下對領他上我家的朋友說:“是個僧人相。”我看到了他多生學佛的“習氣”,是“習氣”,不是熏修,更不是定慧。朋友很有才,單純,善良得過度,不谙世事,不會謀生,藝術天分極高,那時他還未決定是否學佛,失業許久,不願意去找工作,對掙錢謀生不上心。認識我三年後,他出家爲僧。盡管,“出家”在佛教徒看來是“幸福”的事情,在他的父母看來是“痛苦”的事情,在我看來,未必那麽幸福,未必那麽痛苦。朋友有多生修學佛道的習氣,使他不適應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出家,對他是很好的選擇,但多少也有點逃避的意味。如果入世,這種清淨無爲、遠世離俗的修行習氣,會帶給他很多違緣。如果繼續出家修行,相對而言,成就快一點。

      有一位居士,有多生修學的習氣,可能在過去很多生做過法師,這一生別無所好,就愛當法師,愛講經說法。雖然是居士,願像法師一樣說法,覺得世間沒有什麽比講經說法並被弟子頂禮受用了。他感覺自己講經說法、受人供養頂禮“比做皇帝還好”,也說“那種快樂比夫妻之間的快樂還好。”他爲人善良、忠厚、老實,但爲了“法師”的派頭也說了不少妄語,只爲大家能信他而聽他“說法”。這樣的“法師”習氣給他帶來很多違緣,家庭不和諧,因爲執著于講經說法、修道離家,一度行爲怪異,被家人兩次送到精神病院“治療”。出院後他還是喜歡講經說法。他老實善良,但多生的修持習氣沒有轉化,那種違緣帶來的痛苦非常人可以想象。多生習氣使然,學佛學道會帶來很多怪異的、不和時宜的問題,因爲,時空變了。需要修學者內省、覺察,才能轉化多生的習氣。即便多生修道學佛的習氣,因緣不契合時,會變成障礙。可惜,很少有修道學佛者如此內省、如此認識,一誤再誤,乃至誤落魔障。佛道圈一些成名的人物中,不少人被習氣所誤。有位佛道名家,著作等身,佛道精通,桃李佳秀,可他在著作裏喜歡談自己的前世輪回,以及自己的神秘體驗,乃至說自己是某仙某偉人的轉世雲雲。這都是習氣,沒有明心見性、悟證空性使然。

      一位朋友學佛道五十余年,喜歡法術,一直想煉成法術,他拜過一些活佛爲師,目的不是學習佛法,而是學神通和法術。我常笑他買椟還珠。十年來,我們至少每月見一面,見面他就談法術,談他五十年來見過的有法術的人事,講得津津有味。這是多生“好術不好道”的習氣,也是今生好術不好道的習氣。
修道者的一些習氣很複雜。一位道友被多生修學旁門左道的習氣所誤,直到很多年後見到我,我說他所好所修是旁門左道,不僅不能證道,還會加深這樣的習氣而反複沈淪。一些好道者,喜歡給旁門左道的老師捧場,喜歡追捧他們,這也是多生習氣所成,也就成了“魔眷屬”。
很多人由于多生修持的緣故,某些帶來的“個性”已不適合這個時代,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很多矛盾和痛苦,不能和光同塵,不能入世而修。一些人多生修道學佛,禁欲成習,這一生會在夫妻關系、男女性事方面有很多違緣,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痛苦。曾有一位年輕道友,修道很多年,江湖上的僞師拜了不少,三十出頭,因厭惡性事而和妻子分居,給家庭帶來了很多痛苦。
很多人看不透多生習氣之冥冥作用。這些習氣都需要修道轉化,任何習氣都會成爲修道障礙。
一位老師被修道圈的人尊爲“宗師”,其人處處擺“宗師”譜,這裏面既有多生的習氣,也會不斷強化這種習氣而成爲此生證道的障礙,更會成爲來生求道的障礙。佛道的修持,講究圓融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的習氣,不論今生的習氣,還是多生的習氣,都會成爲障礙。好習氣、壞習氣,都是習氣,都會成爲障礙。某些曾經的“好習氣”因時空的轉換,在這一生已成障礙。如何化煩惱爲菩提,把習氣變成覺察的根源、修心的動力、悟道的機緣、見性的契機?需要修持者先要正確認識習氣,正視之,轉化之,不回避,不畏懼。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習氣的問題簡單談談,下面談“我慢”,傲慢。
      傲慢本身是習氣,甚至是骨子裏自卑的變態。一些修道者動不動就以“成道者”自居,以仙佛自居,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以爲是,傳播邪見,未得言得,未證言證。這都是我慢心,會成爲修道的嚴重障礙。一些人自以爲見地圓滿,是成就者,不允許他人有一絲的質疑、懷疑,他人一懷疑、一質疑,如喪考妣,乃至暴跳如雷,更甚者,會打擊報複,乃至詛咒,乃至想使用邪術“懲罰”質疑者。這都是我慢,毫無慈悲和寬容可言,與佛道的基本精神已轉遠。這些年來,這等妄自尊大的人已經說不上有多少位了,有的虛妄到“呵佛罵祖”以表示自己的“超越”。1994年我在西安遇見了這樣一位“王大師”,爲了表示他的超越,當衆給佛像上吐唾沫,稱自己的功法只要全國推廣,“共産主義可以早日實現”雲雲。2000年我在北京時遇見了一位“宗師”,自稱“親遇”張三豐真人傳道,聲稱他已經“破譯了宇宙的奧秘”,他的成就“超越了愛因斯坦”雲雲。我那時做某刊編輯,就質問他幾個道學問題,沒想到這位大師發怒了,對我說他有數百萬元,在北京有多少套房産。他說這些的目的是說明他學生多、弟子多、影響大。他聲稱“金丹由九億個氣粒子構成”。我當時問他這“九億氣粒子”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氣粒子”究竟是“氣”還是“粒子”?大師發怒了,說:“我是某某,你們社長見了我都要敬我九分”。多傲慢,社長敬他九分,還有“一分不敬”。這樣的傲慢與道轉遠,已落魔障,談何修持?

      還有的老師把自己和佛相提並論,最有名的是那個邪教教主李某某,自稱“最大的佛”。在他看來佛分大小,且不知,佛法的見地是“佛無大小,性相平等”。比起山東那位要“掌管九天”的玄皇,某些“大師”的“我慢”還不算嚴重,生活裏要弟子把自己當佛來供養,生活裏把自己打扮得像土皇帝,且不知,佛道的基本精神是處下、慈悲和服務衆生,重要的是以正見引導衆生,以正法救度衆生,而不會恐嚇衆生,迷惑衆生。

      曾經,某君對道學沒有多少見解和知識,我幫助其人學道,送了很多好書和電子書,此人後來自稱“得道”,如今也是“大師”,對我說:“陳全林,我得了天道,你的人道,層次太低了。”後來,我一位好友去拜訪這位“大師”,談到我,此君壓根不知道來訪者是我多年的朋友,朋友偶然問“你對陳老師怎麽看?”此君便說:“陳全林,不過一個高中生……”。那種傲慢,可以想見其人的修爲了。南懷瑾先生在世時,此君竟然公開說南先生講的是“野狐禅”。如此之狂,做人都成問題,談修道與成就,毫不沾邊。

       密宗雖然講“佛慢”,一個上師要有“我就是佛”的擔當。真正有“佛慢”的人恰恰是非常慈悲、虔誠和禮佛的人,更是心無傲慢的人,是明理知法、實修有證的人,不然,連“佛慢”的資格都沒有。達摩大師說,不能輕視未學未悟之人,一旦開悟見性,就如同佛。輕視未學未悟者即是輕視未來佛,也給自己種下傲慢的種子。
儒家也說:“功夫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有大學問、修身有境界的人,一定是心氣平和之人。朱熹所謂:“事理通達,心氣平和;品節詳明,德性堅定”。這是世間法的修爲,何況出世間法的修爲,更能體現謙卑和恭敬。《普賢菩薩行願品》裏,普賢菩薩要供養十方諸佛,虛空無盡,我願無窮。這就是恭敬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談談如何清除習氣。
       首先要如理的覺察。要覺察,先要明理,次要觀心。只有先明理了,才會知道哪些行爲是對的、合道的,哪些行爲是錯的、不合道的。這樣就能對照自心而覺察。覺察,需要定慧的觀照,很多人的習氣已成陰影,是心理疾病,如果能覺察自心而轉化則好,不能轉化,就需要求助明師或醫藥。
不斷的內省,天長日久,習氣漸化。要糾錯,就需要定慧,需要守戒,需要法門。比如傲慢習氣,用忍辱、謙恭、拜佛、禮敬衆生、贊美他人、發廣大菩提心等來轉化。說詳細點,你把自己“當成”了宗師、大成就者,假如有人質疑你、誹謗你(未必是真誹謗,在你看來是“誹謗”,在別人,看來是對你的慈悲),你不僅不能生氣,還要敬重此人,把此人看作菩薩,看成是諸佛化來加持而頂禮,還要在學生面前贊揚這位大心菩薩的關懷,而不是生氣詛咒,這樣就能化去傲慢的習氣。
謙恭,對世間人都恭敬,唐代的善道大師見人就禮拜,把每一個人當佛一樣頂禮。我們雖做不到,至少在“理”的層面要認識到衆生在理體上都是佛,是未來佛,都要恭敬。

       拜佛,每天虔誠地拜佛,就能化解傲慢。南懷瑾先生說他連土地公公也拜,土地公公能成爲神,至少說明他做了很多善事,有很多善德,才成爲一方神明。我見過一些學佛者,不拜道家的神仙如呂祖、老子、玉皇,把這些神明看作“外道”。自己是個凡夫,哪有資格跟老子、呂祖談“外道”問題而生如此大的傲慢?有一次,我和一位道友入終南山訪道,我到山下就拜土地公公,禱告:“弟子法宏,今入山訪道,願土地神明護佑,使弟子入山,不遇狼蟲虎豹等傷害,不被山精蠱惑。弟子修道有得,必然回向給土地神及山中生靈。”然後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同行的一位道友不以爲然,以爲“我是學佛的人,學佛的人不拜外道神靈。”我沒啃聲,便和他一起入山。一路上,我在前面,他在後面,我根本沒看見什麽蛇在路邊,可他一動,腳下就是蛇,反複多次,我一回頭,蛇看不見了,到草叢裏去了。

      陳健民上師在《佛教禅定》一書講過他的一位道友執著于佛道之別,把道教看做“外道”。一次他在某寺院發現塑著關羽神像,以爲是外道神明,便要將關羽泥塑打碎。陳健民上師勸他別如此,關羽也是佛門護法。這位法師不聽,還是打碎了關羽塑像。後來,他要外出“弘法”。陳健民先生勸他先修忏悔法,忏悔打碎關羽塑像的罪過,不然,會有違緣,累及性命,勸他不要外出。這位法師很自負,以爲自己是肩負弘法使命的大法師。他弘法去了,不小心被人從火車上擠下來被碾碎了。這就是那種傲慢與妄爲的報應。

      對山河大地的生命都要恭敬。記住,我們尚是凡夫。禮拜仙佛,要恭敬、肅穆、端莊,就可以降伏傲慢心。當年西安那位給觀音聖像上當衆吐唾沫的人,我已有二十年沒見過此君,不知此君是不是還活在人間。假如他還活著,希望用虔誠拜佛來消罪業,生恭敬,化傲慢,延壽命。曾經有位“氣功大師”,自稱得了宇宙中“高級生命”傳的法,此人有點靈異,傳法于世,極其反感佛教,不准“弟子”、“學員”信佛,但凡弟子學員家有佛像,一律打碎扔掉。此君後來患重病慘死。在佛法看來,此等作爲,都是邪魔、天魔、陰魔等附體的緣故。《楞嚴經》對此等魔障多有詳細的開示。一些人由于自卑而狂慢,心有“聖賢魔”,以仙佛自居,自以爲已經證果得道,且不知,魔障附體,正在造業。一些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是“某某佛”。四川有人自稱已經“得大成就”,是“空王”了,但看看他傳的“法”,不過是辟谷等不入真流的小術而已。只怕不是“空王”,只落得,“大道未成,業果隨身”的“空亡”。一些人把自己打扮成佛的樣子,要弟子頂禮、跪拜、供養,實際上是給自己造罪。真懂佛法,真懂得《楞嚴經》,借給他十個膽子,都不敢如此妄爲,因爲,他明理,他敬畏因果,他怕魔障和地獄業因。

      《楞嚴經》雲:“理則頓悟,事須漸除。”明白了諸佛以及仙道的修道的基本原理,甚至頓悟了,開悟了,但人多生輪回的習氣還在,需要逐漸修行,轉化習氣。轉化的前提是覺察、自省、自知,由此精進、自勝、自成。

      很多人忽視了對習氣的覺察,特別是對多生習氣的覺察與轉化,一個勁地修修功夫和道術,結果習氣未轉化,反而更加堅固更加虛妄。習氣如火,而心性的修養如水,丹家的“煉己持心”的本意如此,可以用心性、善德之水來克制欲望、習氣、名利之火,“水火既濟”而進道。一些人不修心性、不培德性、不悟空性、不見自性、不證佛性,把修持當成練功,當成練氣功,結果,氣是風,火得風助,火焰更旺,而此人會更虛妄。那些未得言得,未證言證,以仙佛自居,或者以佛菩薩、神仙化身自命的人,都會這等情形,以功夫之風助虛妄之火,如不回頭,必然玩火自焚。

      《楞嚴經》裏說:“不斷三業(殺盜淫),各各有私。因各有私,衆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明,無可尋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身口意所成殺盜淫三業之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爲功用。習氣不滅,落于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僞。”這段話讀者要再三記誦,寫在牆上作座右銘。私心、虛妄是習氣之本,不能清除習氣,會落入魔道;不斷三惑,雖有功夫神通,與解脫道無關,還是有爲的世間法功用。這些道理都是佛在《楞嚴經》裏的諄諄教誨。假如那些“宗師”們真正研讀過此經,經義入心,反觀內照,就不會妄爲,也不敢妄爲了。因爲他知道:“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爲功用。習氣不滅,落于魔道。”自己很可能魔障裏,真反省,會嚇出一身冷汗而清醒過來,哪裏還敢以成就者、佛的化身自居?

       以上是我訪道二十余年的見聞覺知之得。今日不避被某些多心之人測度而刊布。讀了此文,一些人會以爲我在攻擊他而私下罵我。如果誰覺得我在罵他了,影射他了,不妨奉勸一句,何不返觀內照?如我文中所言當成加持?法界無量,道心無量,修道首先要修的是“四無量心”。假如,閣下連我這點勸善的言論都容不下,最好不要再談什麽大成就了。在我而言,不存在針對誰誰而說的問題,我的文章是寫給現在、未來的修道者看的,有緣人會因此文章而受益。我是從菩提心出發寫文章,依照願力而成就文章事業。但願諸君讀了此文,內觀自照,找找習氣之所在,慢慢地化解之,修行就上路了,成就就有保障了。佛經裏說,修持到八地菩薩位之“不退轉位”,才不會被習氣所累。讀讀《維摩經》,羅漢尚有余習而使天花黏身。細微習氣也是細微無明,需要在八萬細行裏慢慢斷除,要斷盡見惑、思惑、八十八結使,才能真正斷除細微習氣。清除習氣,哪會是簡單的事情呢?

偈雲:
多生習氣費清除,八地菩薩道非余。
若有一絲習氣在,八萬細行盡成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習氣如火,而心性的修養如水,丹家的“煉己持心”的本意如此,可以用心性、善德之水來克制欲望、習氣、名利之火……这篇文章真好, 受益匪浅啊!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以恭敬心读完此文,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學習,受教,漸斬習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