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旧文)
说起为了美丽的女人而战争,我们都知道古希腊人为了美人海伦围攻特洛伊十年。这是美人的出众之美引发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两次为了男人而引发的战争。为男人而引发的战争,自然,不是为了容貌。而是因为智慧,出众的智慧。
无独有偶,这两个男人都是思想家,并且都是处于战乱年代。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两个乱世是春秋战国时期与魏晋六朝时期,这两个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宗白华语)。春秋战国时代是诸子百家争鸣,魏晋六朝是佛学兴盛的时期。不论是诸子百家还是佛学,对整个中国历史都有着极其长远而深厚的影响。而这两个男人,就与这有关。
(一)
韩非,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韩国人,确切地说,是韩国末期的公子(国君的儿子),儒学大师荀子的学生。荀子虽然是儒家,但他的儒学重点在帝王之术。因此韩非将他老师的帝王之术发扬光大,提出了法(法律)、术(权术),势(地位与权势)相互统合、相互作用、集为一体的法治思想,这也就法家的核心思想。韩非想利用他的学说来救当时在七国中最弱的韩国,但是未能受韩王安重用。救国无门,于是著书立说。后人将其所写的合在一起,就是<韩非子>。
春秋战国,社会大乱,诸子百家应运而生,针对当时的政治状况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哲学。法家是最后的一家,因此它能够对之前的诸子学说进行一些选择性的传承与发展。在诸子百家中,后世的帝王多用是儒术治国。但是,对于春秋战国这样的乱世,这样需要以武力来争霸的时期来说,法家学说却是最实用的。
法家思想,最早源于管仲。管仲用他的法家学说协助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战国时期,秦国能在当时战国诸雄中脱颖而出,由一个相对较弱的诸候国而一变成为最强的国家。主要是因为秦孝公用了法家的主要人物之一公孙鞅进行了变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主要是“法”上作文章。严刑峻法,富国强兵,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战国七雄中,进行了变法了也不只秦国一家,其实各国都在利用法家人物进行变法。只不过因为每个法家人物学说的局限性以及国君对变法的执行程度的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就不同。比如韩国利用专于“术”的申不害进行变法,慎到在齐国传播的“势”,还有李悝、吴起等分别在魏国、楚国主持了变法,并且都取得了一些成就。
而到了秦王赢政时期,他用法家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李斯辅佐他进行策划统一六国的战争。我们知道,他同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法家学说对当时的想要有所作为的国君的重要性。而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首席代表人物,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秦始皇(当时为秦王)看到了韩非写的文章,赞叹不已,非常喜欢。因为秦王赢政当时统一六国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对六国的战争已是箭在弦上。而韩非的法家学说,正好契合他的想法与需求。秦国历代有作为的国君,都很具有识别人才的慧眼,秦始皇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他看书后感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的同学,当时任秦国廷尉的李斯告诉他说,写这文章的韩非是韩国人。于是秦王为了得到韩非,对韩国发动了战争。
后来韩王得知这场战争的原因后,马上送韩非出使秦国。
韩非是个爱国之人,出使前和韩王商量过阻挡秦国灭韩之计。到秦国后他上书秦王论述灭六国不应从韩国开始,而应该先灭赵,因为赵国才是秦国的敌人,而韩国是忠顺于秦国的,相当于一个臣属国,秦应当先打自己的敌人而非自己的臣国,甚至提出了如何灭赵的非常实用的具体措施。
而李斯的建议是先灭近而弱的韩国,秦统一六国的总的思想方针也是远交近攻,因此李斯对秦王说,韩非此论是为韩国而非真心为秦国,留他对秦国没有实际用处,建议秦王把他扣留关押。尽管韩非的说法很有道理且很具实际操作性。但以赢政的睿智,自然能辨别谁才是最忠于他的,因此他同意了李斯了看法,知道韩非之心在韩,确实无法为已所用,当然他也不能将这样有才能的人放归韩国。无奈之下只好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关押了韩非。后来被李斯毒死。
秦始皇要韩非的本意是要韩非的才能为秦国所用,可惜他却没能达到目的。但是他依然是采用了他的学说,并用了法家仅次于韩非的代表人物李斯来统一六国、统治后来的大秦帝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