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禹鱼 于 2012-5-28 12:17 编辑
(未病自己防,急病上医院。以下内容仅供参考。)(整理者:深圳阳阳妈)
开篇----1:父母要做好“民兵”,医生是正规军。民兵的作用:⑴孩子一旦出现状况,及时干预,消灭苗头,⑵准确完整的收集信息,如实向医生反馈,稳定情绪,不夸大病情。2:不造病,盲目的爱反而会害了孩子。 第一部分:外感多是外邪(寒邪和湿邪,以寒邪为主)引起,由口鼻入,侵袭肺经(心是君主,肺为相腑,主治节,潮百脉,主皮毛)。小儿外感的主要原因:脾胃为肺之母。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虚弱时身体派出的防御部队不足,土不能生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会患感冒。 外感第一阶段:外寒,主要表现打喷嚏,流清鼻涕,怕冷怕风,后脑部头疼,轻咳(声音浅,咽喉发出),可伴有发烧,舌不红,薄白苔,手脚凉等。尤其注意夏天时此阶段很短,须及时干预。 任何能让经络运行速度加快的方法都能治疗风寒。 首先,要吃饱肚子,先让脾胃得养。1、紫苏叶泡水,温经通络,散寒解表。微量紫苏叶(三指捏一小撮)开水煮两分钟,少量多次喝,微出汗则止。出汗意味着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大汗则伤津。2、紫苏叶水泡脚,也要在饱后进行;3、紫苏叶水洗澡:皮肤吸收的效果好。其他方法:4、姜片红糖水,5、葱白(连须)红糖水,红糖作用是作为营养物,6、喝酸辣汤、羊肉胡椒汤也可,7、用电吹风吹大椎穴,8、热水袋暖背上肺俞穴等。一切能微出汗的方法均可使用。要注意:1、胃里要有食物;2、不可出大汗,微出汗即可。 如感冒刚开始时,出现虚汗淋漓、怕冷,可服桂枝颗粒并服完喝粥,有助于药效发挥作用。 外感第二阶段:外寒里热,外寒仍在(清鼻涕,打喷嚏)同时出现里热(鼻涕和痰都是清黄相间,嗓子疼,咳声重,从肺部发出,舌边尖红,发烧等),此时要散外寒,清里热同时进行,可选中成药。选药时要注意看药的成份,即要有散外寒的药物又要有清里热的药物。散外寒的包括:紫苏叶或麻黄,白芷,柴胡,独活,防风,荆芥等,清里热的有:生石膏,双花(金银花),连翘,黄芩,芦根,金荞麦,鱼腥草等。 外感第三阶段:邪气再往里走,这时表现为:表里俱热,发高烧,嗓子红肿疼,痰为黄绿色,此时要及时就医。 外感第四阶段:体表外寒,同时残留热象,鼻音重,鼻塞,鼻涕清白,睡觉打呼。用散外寒药时要适当加解毒的。 外感第五阶段:每次感冒过后要补脾胃,让正气充满全身。多吃健康食品,多吃青菜少吃肉。山药平咳喘。 湿邪:体内湿气会阻碍经络运行。原因:1、内因:喝冷饮太多,喝水太多,吃西瓜太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运化不出去。2、外因:天气,南方湿气重。寒湿症状:头重,头晕,思虑不清,没胃口,吐泻,有呕逆感,舌苔满布,胖白舌,舌边有齿痕,发烧。 若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上焦症状明显。治疗:切姜煮水,服藿香正气水; 若症状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病在下焦,服藿香正气丸或胶囊。 如对症,立杆见影,一天至一天半内必见效。否则需重新辩症。 湿热:表现为看舌的反面两边或看舌头下面的裂纹为红色,尿黄灼热,少腹泻。发热畏寒,少胃口,头晕,恶心,脉快。 用药: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仁,加竹叶,通草,打开三焦之气。出一身粘汗,烧退则愈。 小儿发烧另一原因,食积。孩子的消化系统死机了。表现:舌苔厚腻,嘴里有味,不爱吃东西。 用药: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炒鸡内金,各六克,熬水喝。 小孩咳嗽:是外感的一个症状,二者是杆和影的关系。先清外感,咳嗽自止。以痰及鼻涕识别寒热。寒用苏叶,杏仁,紫菀,款冬花,热用薄荷,浙贝。不能随意用川贝枇杷露。 脾虚分为脾阳虚和脾阴虚。 脾阳虚多由吃寒凉东西引起(冷饮,西瓜,抗生素),表现出一派寒凉,影响生长发育,脸色先白,久会变灰暗,四肢瘦弱,怕风怕冷,大便不成形,舌淡白,腹胀。可用附子理中丸、八珍糕(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芡实,薏米等)的思路调理。注意适可而止,不可久服。 脾阴虚多由吃肉不吃青菜引起,肉多激素,激素性热。表现嘴唇鲜红,舌红苔少或无苔,脉数,大便干燥,睡觉不踏实,多动,脾虚又兼阴虚。可用山药,莲子肉,薏米,茯苓,生地,沙参,麦冬等调理,症状改变即停。 第二部分:情志原因。父母心态失衡,孩子压力太大。缺乏养心的内容,小时候缺乏道德教育。疏肝调情志。父母要学会养心,言传身教,这是重中之重。可以让孩子有自己的信仰,要接触国学体系(弟子规),达到知行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