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王弘光

揉腹时肚脐贴向命门

已有 331 次阅读2018-8-2 11:36

揉腹时肚脐贴向命门

作者:老平

这几天肚脐区域在发热,尤其是安静躺着的时候,这种发热感与过去揉腹练习后的感觉不大一样,以前揉腹是体表至腹腔一块区域发热,现在的热感是从肚脐向命门传导,有一种从前往后抽的趋向。

今天练揉腹卧功,先是感觉腹腔有点透明,手在肚脐上揉转,腰部的命门也跟着转动,几乎是同步的,就好像手直接揉在了命门上。揉了一段时间,这种前后呼应的感觉没有了,从前腹到后腰就如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手在光滑的玻璃面上揉动,里面没有任何反应。这种状态有点奇特,是以前没有碰过的情况,我决定延长揉腹的时间。

再揉下去,命门区域又恢复了转动感,但动感转弱。与此同时,头顶的百会穴出现了转动,接下来前面的山根穴也开始转动。这样一来手在体表揉动,气海、命门、百会和山根四处同时转动,人似乎处在一种旋涡之中。到了后来腰骶椎附近开始发麻发紧发热,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逐渐取代了之前的转动感,这时候意识从对整体气感的体察返回了对局部痛感的关注,于是我产生了收功的念头。收功后看了一下时间,揉腹卧功练了将近3.5小时。(老平2005-12-2)

路过
路过
雷人
雷人
握手
握手
鲜花
鲜花
鸡蛋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王弘光 2018-8-2 12:46
摩腹养生是中医园地中盛开的一朵奇葩,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南北朝齐梁时期,达摩撰写的《易筋经》中记有摩腹三法,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隋代设有按摩博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了摩腹方法:“两手相摩令热,然后摩腹,以令气下”,“若摩脐上下并气海,不限次数,以多为佳。”唐代时,按摩术发展为独立一科,《唐六典》记载,按摩可除“风、寒、暑、湿、饥、饱、劳、逸之疾。”并指出:“凡人肢节脏腑积而疾生,宜导而宣之,使内疾不留,外邪不入。”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他在《千金要方》中说:“摩腹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明代高濂著的《遵生笺》中说:“食后徐徐行百步,两手摩胁及腹肚。”清代方开所传《延年九转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摩腹的方法。深谙养生之道的南宋诗人陆游,常年坚持按摩腹部,以亲身经验写下动人的诗句:“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饭囊”;“解衣许我闲摩腹,又作幽窗梦一回”,“摩挲便腹一欣然”;“摇齿徐自定,发脱却重生,意适簪花舞,身轻舍杖行。”摩腹养生使他受益匪浅,享以85岁高寿。
回复 王弘光 2018-8-3 11:17
二、國醫大師李濟仁:摩腹功

來自中國安徽省,年過80的國醫大師李濟仁,是中國首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指導教授,擅長胃病、風濕、疼痛和痛風治療,有國醫大師之稱。他個子不高,但鶴髮童顏、氣色紅潤,臉上充滿了笑容。而且,他幾乎滿口是真牙,平常最愛吃脆的、硬的東西。

李濟仁毫不掩飾地說,自己年輕時身體並不好,一直有三高毛病:40歲血脂高、50 歲以後發現有高血壓、糖尿病,還有嚴重的脊椎問題,但他保養得宜,30年下來並沒有產生併發症。

有三高如何延年益壽?「防範未病很重要,」也就是不讓三高疾病化,李濟仁提到,平常除了按時服用中、西藥外,他很注重保健脾胃,因為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顧好了,人自然就會健康。

他平常只吃七分飽,唯一的「補藥」就是自創的摩腹功——每天用手按摩腹部,30多年來持續不綴。

當初會自創摩腹功,是源自於壓力過大引起身體不適、無藥可醫。李濟仁40多歲時在安徽醫學院工作,因為壓力大、飲食不規律,導致腸胃功能變差,當時他有「五更雞」症狀,天還沒亮肚子就開始發漲、疼痛,一定要起床拉肚子,一天水瀉5、6次以上,在中醫來說,這是腎和脾胃系統出了問題。

他吃中藥沒有改善,食欲、體力變差,人也愈來愈瘦。後來,他想到也許可以用按摩腹部來調理腸胃:比如在起床前先揉肚子,有時大面積的揉,有時小面積的揉,慢慢地,腹瀉、腹痛的症狀竟然改善了,身體也恢復健康。

「一定要持續去做,」李濟仁強調說,如有脹氣、胃不舒服時,先別忙著吞藥,做做摩腹功,讓腹部溫暖了,就能暫時緩解不適症狀。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