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水 石 閑 談
閑 談
   ( 壹 )
  張子曰 : 世人謂讀書十年,養氣十年。他把讀書、養氣分為兩節事件,便不是聖賢學問。夫讀書所以研理,養氣所以煉性,性理功夫就在讀書、養氣並行不悖之中。宣聖雲, " 學而時習之。 " 此便足研煉性理純壹不已處。
   ( 二 )
  張子曰 : 陶淵明北窗高臥,自謂羲皇上人。此便足他清風峻節,守誌前朝氣象,特其出語高超,而人不覺耳。
  (三)
  張子曰:道人願士子早完功名之照,盡乎人事,即時撒手。人能功成勇退,便為得時。所思者溺入功名場中,戀戀不休,則愚人也。
   ( 四 )
  張子曰:涵養中有大學問,和平處有真性情。諸子須要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則心修愈靜,性大愈純。
   ( 五)
  張子門 : 功名無大小,總要及時進退。何以能知其時 ? 凡於功名中平心壹想,曰吾之功名不過止於是也,即上之,便可得其時也。抑或有不盡頭處,然寧不及,毋求太過。淮陰侯不如子房公、元微之不如白香山,皆其求盡之心蔽之也。向使子房、香山亦有求進之心,則子房固不難再列臺輔,香山亦可轉升宰相,然安知其終不與淮陰、微之同壹鮮終而已哉 ? 故知進退者,乃能稱為哲人。
  (六)
  張子喟然嘆曰 : 茫茫歲序,逐景漂流,吾見人環中求名求利之輩,轉瞬而拾青紫,數歲而擁豐資者,千百人中不數人。即有其人,高爵大權,難壓閻羅尊者,黃金白玉,難買無常不臨。又或有居富而壽、居貴而安者,終歸白楊墓下,秋風瀟瀟,涼氣慘人。其子孫不肖,又看轉眼荒涼,有何益也。況乎大富大貴,驟富驟貴,多畏人妄加橫逆,謾罵指摘,倘或不行善事,被人詛咒,有隨口而雕零,有隨口而窮困者,人人快意,個個歡心。其實天報昭彰,非人口之轉移也。人能著得破,撇得開,自然不羨人富,不羨人貴,求吾安命之理,守我修真之道。人競囂囂,我獨默默,人皆煩惱,我獨清涼,又安問人之達與不達、窮與不窮,為旁觀之不平也哉!
   ( 七 )
  張子曰,人壽壹事,上人有定,下人有定,中人無定。中人少善少惡,天欲延之不可,天欲迫之又不可,於是任他自生自死於其中。保則生,不保則死。故修身尚焉。修身而兼以積功累行。以企於長生久視者尚焉。若下等人,多過多惡,即修身亦不得長生,如其身上之精氣而削之剝之,死之罰之而已矣。上等則不然。以上等而修長生,長生可證也 ; 即不願修長生,然其正氣撐空,亦得聯班神道 ; 否則轉投人世,亦必生入仁善之家。天理若此,有何難曉哉!
   ( 八 )
  張子曰:自古忠貞節烈,殺身成仁之時,便有七返還丹景象。當其壹心不動,壹誌不分,浩然之氣立其中而生其正,任他刀鋸鼎鑊,都視為麽魔試我,襄不動搖,我只收留義氣,聚而不散,凝而至堅。火候至此,則英雄之光氣亙萬年而不滅也。仙家入室臨爐,就要有此手段。
   ( 九)
  張子曰:人當親在,須要及時盡孝為佳,否則親容壹去,因時追感,傷情有不可言者。今曰當秋山林中,有守制者聽吾道來: " 又是秋商路滿林。碧雲天外望親心。黃蘆白草霜中老,淚灑泉臺幾尺深!”試誦此詩,能弗慘然。
   ( 十 )
  張子曰:人於孝道,務宜各盡天良,不能壹樣,卻是壹樣。同歸於 " 孝 " 字中乃可。欲免門閭之望,就宜歸家奉養,欲求顯揚之義,就宜矢誌皇路 ; 欲要保身為孝,就宜寡欲清心,徒托空談無益也。二三子顯揚未能,歸家時少,到不如寡欲清心,體曾、孟兩賢之訓為善也。若不清心寡欲,只是妄想名而名不成,妄想利而利不就,妄想壹切而壹切不可得,形神憔悴,父母之顏狀未衰,人子已有老憊之態,是欲言孝而孝亦不久,反令父母惟其疾之憂,多遠遊之慮,不幸而人子壹死,反添父母傷悲,反使父母埋葬。由此思之,孝在何處 ? 不將為畢世之罪人也乎 ? 吾道以清心寡欲為本,實屬保身之方,再加以色和顏順,身敬意誠,則於孝有得矣。
   ( 十壹)
  張子曰:儒生作茂才後,多落處館壹派。須知就館谷以奉養,亦儒家之方便門也。然孔、孟貽後人以詩書,原不教人漁利,至後世們有此修金之事,則即此物以奉親,正所謂小用小效者耳。然不可貪心無厭,為子孫作安閑之計,以詩書為利藪,乃不為聖賢之罪人也。
   ( 十二)
  張子曰:人欲盡忠孝,立大節,必先要清心養氣。若無真心真氣。必不能盡忠孝、立大節也。蓋忠孝者本乎真心,大節者原乎真氣。欲得真心真氣,又當以靜為主,乃能存得起真心,養得起真氣。
   ( 十三)
  張子曰:人要尋內快活,勿尋外快活。孔子之樂在其中,內快活也。若徒願乎其外,是欲求外快活,而反生其煩惱也。
  (十四)
  張子曰:儒生家多得泄精癥者,雖緣心火不純,亦因徹夜談笑、永夜讀書,引丹田之氣盡縱於口角之間,致使精失其伴,遂有此泄精癥耳。善保身者,談笑宜少,讀書宜和。
   ( 十五 )
  有壹後生得慵軟之病,張子曰,汝宜趁此冬晴,運小石砌小塢,攜山鋤刪枯草,未餒則止。日日如此,悠遊運動,若園丁然,則通身氣血活而不滯也。
   ( 十六)
  張子曰:豪傑之士,做好人,行好事,只求其心之所安,並不存借善邀福之念。明明上帝,亦只有福善禍淫之道,以待常人而不舉以待豪傑也。夫為善而得福,豪傑之所宜有,而非豪傑之所盡有。顧其轟轟烈烈,善作善為,以留於天壤,而千載不敝,其神食磬香於冥漠者,亦何莫非天之所以報豪傑也。吾觀古來忠臣孝子、義士仁人,天折忠難之間而慨然也,而恍然也。
   ( 十七)
  張子曰:讀書立品,儒者急務,而保身之道,足包立品於其中。保身著必去驕奢淫佚,掃蕩邪行,故保身可包立品也。夫保身之道,自曾子傳之,至孟子而光大其說。養心寡欲,持誌守氣,此保身之圭臬也。而修真之道,即以此為正法門。但人心蒙蔽,聞保身而以為常談,聞修真而以為奇異。欲求修真悟道者,已難之矣。
   ( 十八)
  張子曰:壹日無孔 . 孟之學,天下無好人 ; 壹日無莊、老之學,英雄無退步。
   ( 十九)
  王居士雲以茹素為除葷,張子曰,葷與素不同也。道家戒五葷,方書謂蔥、韭,薤、蒜、蕓苔,此五者辛臭敬氣,故字從 " 州 " 、 " 軍。,猶言草中之兵,並主克伐者也。養氣者忌之。釋家重茹索,以其戒殺放生,故凡畜類之肉,皆屏而不食。世人以朔、望等日茹素,而平時仍嗜肥甘,素猶不素也。吾為茹索除葷者計,曰善口不如善心,體君子遠皰之訓可也。養氣即能養腹,遵至人臭味之戒可也。
   ( 二十)
  張子謂忍辱、受辱二道士曰:凡人外營亦必內營,內修醇厚,外福亦加。忙中偷得壹分閑,即得壹分調養 ; 靜裏讀得壹日書,即得壹日好處。若只向外邊奔馳,則刊落本原,愈見其薄矣。
   ( 二十壹)
  張子謂卓庵曰:保身以安心養腎為主,心能安則離火不外熒,腎能養則坎水不外溺。火不外熒,必無神搖之病,而心愈安 ; 水不外崩,必無精泄之患,而腎愈澄。腎澄則命火不上沖,心安則神火能下照,精神交凝,結為胎息,可以卻病,可以延年。
   ( 二十二)
  三月三日:山中諸子浴乎錦水之湄,風乎青林之下,聽子歸啼,忽有木葉墜地,折疊如函,啟視之,則有如魚子蘭者封裹其內。問之土人,曰:杜宇珠也。問有何用 ? 曰:弗知也。話張子戴笠逍遙而來,與二三子言曰:汝欲知杜宇珠之故乎 ? 蜀王入山之後,蜀人思之,故王命子歸賜蜀民以珠。子歸者,蜀王之鳥使,原名謝豹。王日, " 子歸吾國,慰我人民。 " 故謝豹又名謝報,杜宇命之報謝雲。其珠或赤或黃,或青或紫,五色無定。可辟人家鬼祟。遇鬼祟者,暗舉此珠投之即散,但不可令人知覺,默念: " 蜀王蜀王,珠光珠光,投鬼鬼去,殺鬼鬼亡,我持靈珠,作作生芒,無陰不盡,陰盡回陽,吾奉九天元師命,急急如律令敕。 " 又雲以珠之多少,蔔年之豐歉甚靈。
   ( 二十三)
  張子曰:人當靜養身體,素位而行,隨遇而安,則心性和平,神氣沖淡。
   ( 二十四)
  張子謂受辱曰:汝教小子須嚴約束,否則性氣壹壞,長大來汝又恨他,是自愛之而自棄之也。
   ( 二十五)
  張子偕雲石、卓庵輩,冬寒時節,走亂山中,遇見鬼語揪揪。問之土神,則皆人之祖靈父魄。陰森肅殺,墳墓蕭條,棺槨頹壞,衣冠骸體俱受寒侵,憐之者能無骨悚心酸 ? 此古人所以有省墓送寒衣之事也。
   ( 二十六 )
  張子謂山中人曰:夏日宜早起用功,日出後覓微涼處收心靜坐,切勿向日中大熱時去睡,睡而不昏猶可,睡而昏者,精液化汗而出,可惜可惜。
   ( 二十七)
  張子曰:吾昨遊兩界山,見有老嫗坐崖而笑,笑已又哭,心異為妖狐,既而落崖而斃。趨前視之。己為雷擊,蓋千年貍妖也。吾不知其何為,詢之火車靈官,雲曾食人,故擊之耳。夫兩界山當青天白日之地,尚有此物,況深僻荒山哉!
   ( 二十八 )
  張子喟然曰:世人朝夕奔波,總雲不得已,其實有何不得已,惟心中有不得已,故常言不得已耳。且今不得已,而將來必已,老矣死矣,此之謂已,何不得已之有哉!諸子有明哲知幾者,從此已之。
   ( 二十九)
  張子謂調理勞瘵者曰 : 夫人治病要心靜,要心平,要心緩,不可希圖速效。服藥不加病,即足速效。然後壹日微好,二日微好,三日漸好,雖屬遲緩,比那逐日添病、轉眼即亡者,又不啻有天淵之隔。
   ( 三十 )
  張子遊嶽雲之上,止吟風之館,而與諸生言曰:今日山清人靜,心遠地偏,旬是難得風景,諸於各賦新詩,再命涵虛子壹彈再鼓,以助吟興,不亦樂乎 ? 人即不能鼓琴,亦須善學聽琴,以消其壹切氵宛氵宛濁濁之私欲,糊糊塗塗之妄想。靜聽琴聲,如遊太古,聲籟俱沈,曠然遐思,超然絕俗,令然善,悠然深,如我亦在鼓琴之間,忘乎塵事,與虞、周相遇,與孔、孟相見,伯牙、子期又其後焉,乃為上等幽人,否則俗人耳、淺人耳,何足共居!吾極愛此金秋之氣,至清至肅,安得攜壹壺酒、壹張琴、壹枝笛,登陟乎高峰之頂,笑玩大地山河,煙澇澇,雲淡淡,看日暖暖之村墟,波渺渺之長川。彼時笛聲起乎林梢,琴聲發乎石上,酒氣通乎紅泉碧章之間,山禽自鳴,空翠灑落,真快事也。不知諸子亦有此興趣否 ?
   ( 三十壹 )
  張子謂老年道士曰:汝輩到今日年紀,須要死心踏地做功夫,俗事以 " 奠管他 " 三字為主,則萬念冰消。凡人身中皆有竅,竅中皆有生氣,若無生氣,安能保護形軀 ? 只是有氣發生而人不知靜察耳。今為汝說八句閑話,以當暮鼓晨鐘。人要懂點竅,知點幾,留點神,下點氣,妳便想得穿,看得破,做得事,成得人。此是無心之談,即是汝等當用心學問。定為心,靜為神,雖有竅而心不定於其中,何從知幾乎 ?
   ( 三十二 )
  張子謂山居道流曰:回翁招人向道,其中有無限婆心。在人固恐難成,此千古學問之同病,然而沖天有誌,道亦不阻英雄也。人怕軟弱不振,若打起精神,祖師亦必默助。
   ( 三十三)
  張子謂山中隱者曰:人在山中稱隱,須要知山林之樂。夫山林之樂,又不在乎山林也,在有以樂乎山林者,而後山林助其樂。與山林相安於空空靜靜、幽幽雅雅、淡淡恬恬之中,此之謂能樂山林之樂者也。
   ( 三十四)
  張子曰:人要立刻能閑,乃為高手。若雲且慢,待我屏擋數日,然後來緩緩尋究,此便是庸夫口角,愚人心腸。
   ( 三十五 )
  張子謂圓陽子曰:子能割恩愛,撤紅塵,今日可定汝終身矣。以後平平蕩蕩,永無危險,人生至此樂哉 ! 好天氣,好山水,好亭臺,好朋友,好風景,從今日起,從今日受,從今日領悟可也。
   ( 三十六)
  張子曰:仙家地理,須合丹道同悟。即如圓陽子怡雲山莊,住宅壹區,坐落在兩山之間,不吞不吐,若開若闔,用倚粘之法,結平安之宅,真乃黃庭下、關元上之大中極也。此等天機,何人知道 ?
   ( 三十七 )
  張子曰:山靜恰宜談至道,心清惟愛熱名香,此當前妙景也。吾偶拈此二語,圓陽為我續之。
   ( 三十八)
  張子謂道流曰:人要在家出家,在塵出塵,在事不留事,在物不戀物,方是道家種子。不必拘於無事,亦不泥於想事也。
   ( 三十九 )
  張子戴涼葉鬥篷,逍遙雲外。壹日聞踏歌之聲自煙中來,諸生聽之,蓋傷大道之難傳,黃冠之徒混日月也。其歌雲: " 光陰快快,學道遲遲。流水空山,獨步尋思。只怕眼前光景,霎時間喉中氣斷,夢夢無知。生前夢夢無知,醒來後尚有那走肉行屍。怕只怕無常到了,骨冷堪悲。那會兒劫劫輪回,全然不曉得雨打花枝。 "
   ( 四十 )
  張子以韓仙漁鼓,按節傳情,唱《塵海蒼涼之曲》曰: " 飛龍子,在天遊。開口不離忠孝,往來盡是瀛洲。欲傳道,把人求,嘆因緣處處不偶,嘆人生幾個回頭。風前燭,水上舟,容易熄。往下流。勢利家園誰個久 ? 兒孫交好盡成仇 ? 轉眼便落無常手,荒煙蔓草埋髑髏。樵人伐木往來走,牧童磨壞碑石頭。問野人此是誰家墓道,幾句不知不知,鬼淚揪揪。噫嘻乎!騎鶴仙人歸去休。 "
   ( 四十壹)
  張子出清微天界,入淡遠山中,弟子數人,烹泉款洽。先生曰:呈今以《混元仙曲》戲贈圓陽,眾生為我歌之,添作林泉佳話也。是時李山樵敲喚龜之竹,楊屆士椎招風之琴,劉野人按行雲之板,遂為先生唱曰: " 圓陽道士真遊戲,訪道拋官如敝屣。八年失偶夢孤棲,夜涼鐵枕寒鴛被。看容顏白了髭須,論年華猶餘生意。我勸妳,早覓黃婆,娶個嬌妻。男下女顛倒坎離,雄做雌調和神氣。天臺仙子的溫柔婿,張果老兒的美麗妻。美麗妻,溫柔婿,洞房中不知天地。性情交感,命共眉齊。渾渾淪淪,那時才見妳真心 ; 恍恍惚惚,那時才見妳真意。這道情是妳的初步仙梯。笑呵呵傳與妳,三豐道人走筆題。 " 曲終,見亭前月白,樓外天青,環坐石壇,相視而笑。
詩 談
   ( 壹 )
  張子曰:《書》曰; " 詩言誌 " 。註曰:“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是知誌也者,乃人心中之靈性;詩也者,特靈性之流露也。神仙七返九還,煉此虛靈妙性,以成萬古不死之谷神,見於日月光氣之外則有象,隱於日月光氣之中則無形。神之所至發為詩,歌詩不同,靈性有各異也。吾嘗與諸仙往來曠野,出沒煙霞,每見群真妙句,輒心記而筆存之,以入於《水石閑談》之類。
   ( 二 )
  呂翁詩提筆甚高,發聲最朗,遊行之句,美不勝收。今錄數首,以見先生靈性不與人同也。《七夕遊嶽雲仙院》雲: " 始罷緱山宴,重來古寺遊。疏風悟葉院,細雨豆花秋。遠章雲初斂,長天霧乍收。新涼今若此,玉笛倚高樓。 " 〈過武昌城樓》雲: " 武昌城郭敞依然,楚國人家近水邊。檻外大江淘日夜,閣中長劍倚雲天。詞人坐嘯南樓月,漁父歌回西塞煙。吹笛老翁閑更甚,朗吟壹曲響千年。 " 〈同韓清夫遊匡廬六絕句》雲: " 雲外廬山九疊青,開窗對章讀《黃庭》。個中有景何人識 ? 拋卷翻身入翠屏。”“雨後新笙綠浸人,徑趨深處避紅塵。韓笙呂笛雙雙度,壹樣仙音兩化身。 "" 陶然何處不陶然,在地逍遙似在天。瀑布倒流三百丈,壹時清氣滿崖邊。”“信口歌成信手題,剔殘苔蘚翠高低。忽聞梵鼓來煙際,林木蔥籠過虎溪。 " 壹字詩顧壹字飛,天邊黃鶴載余歸。壇前有客唯留我,心似閑雲人翠微。 "" 喚起眠龍出海門,須臾天際雨翻盆。長空壹劍又飛去,潘看東南樹影昏。 " 俱清朗可愛。
  (三)
  性靈與回翁相近者,莫如韓清夫先生,有〈閑吟》壹首雲:“靜抱沒弦琴,細吹無孔笛。壹彈天地清,壹吹天地闊。壹吹復壹彈,盡是神仙曲。 " 〈和呂祖》雲: " 虎在門而鶴在廬,瑤笙宛轉笛相如。我來不是雲山客,湘水之流曲折書。 " 語皆雄闊。
   ( 四 )
  藍采和自號長嘯先生,有《答人問仙居》絕句雲:“踏踏歌殘便上升,嶽山長嘯古先生。問余近日居何處,天上神仙住玉京。”
  (五)
  嘗見韓、藍、曹、何《關中踏歌聯句》雲: " 乾坤偌大似瓊壺,拍板閑吟壹丈夫。風雨長安春已暮,落花滿地步於於。 " 真得把袂逍遙,壹唱三嘆之樂。
  (六)
  昆侖麻姑自號碧城仙子,其詩以豐韻勝人。有《題嶽雲壇三絕句》雲, " 跨鳳驂鸞下碧城,笑看雲外月光清。昆侖萬裏天風送,搖曳瓊環玉佩聲。 " 足履青雲過海山,瑤笙在手意閑閑。雲中現出金霞帔,壹路清吟到此間。 " 嶽雲壇上訪回翁,子弟兩三敲道筒。風聲蕩漾雲聲細,樓閣明燈照夜紅。 " 又有〈步虛》三首雲: " 我本昆侖女散仙,曾看海水變桑田。神通八極閑遊戲,環佩聲搖碧落邊。 " 髻頭高插美金華,拜別西池阿母家。裊裊天風吹袖帶,步虛全伏紫雲車。”“醞釀長生酒不難,只憑手內有靈丹。阿儂本是天仙子,醉共嫦娥宿廣寒。”
   ( 七)
  碧城仙姑嘗師藐姑神人,壹日師徒步虛,降錦江事上。神人題詞雲, " 看江潮,勢蒼莽,搖得山雲淡蕩。隔河燈影有無中,壹幅新詞來筆上。意徘徊,開軒望,這亭兒甚清爽。 " 姑和之雲 :" 水茫茫,山莽莽,山水軒前浩蕩。雨餘蛙鼓鬧堂堂,壹路潮聲月初上。月中來,雲邊望,晚風涼意清爽。
  (八)
  清逸仙人在唐稱詩中大家,性靈飄逸,常降於世。其《修楔節降雙清閣》雲 :" 讀書邁千古,攜劍幹諸侯。瑣瑣不中意,大醉隱糟邱。黃唐原不遠,秦漢如急流。忽忽眼前事,渾然無所愁。背山行吟老,頗愛謝宣樓。題詩十萬首,付與天地留。我自有真宰,浩乎歸瀛洲。今日談修楔,茫茫付壹甌。海仙執簡召,隨風過十州。東行三神山,群真同遨遊、壹飲五千鬥,撐腸文字流。無何有之鄉,長嘯去海頭。 " 〈洞天歌》雲: " 海山尋靈藥,靈藥不自海山求;乾坤運橐龠,橐龠不是乾坤韝。金丹原是吾家物,神仙都要英雄作。夜來飲酒王母前,雲道蟠桃今己熟。太白長嘯安期歌,壹時群仙莫我何!吾將跨虬遊六合,虛空寥寥無雪跡。大風自北來,吹起寒雲疊疊開。安得酒如雨,從空飲之無盡取;安得酒如泉,坐地飲之眼朝天。狂吟拍手聳方肩,問我何人李青蓮!”
   ( 九)
  東坡先生仙才,與太白並峙,乘風嘯月,靈性長存。有《江商送秋》詩雲, " 片片秋雲遠,茫茫秋水多。青山紅樹外,征雁渺關河。薊北寒逾峭,江南氣已和。小陽春甫到,迎送兩相過! " 〈題韓清夫小像》雲: " 禦殿承香吏,分胎吏部家。閑心忘富貴,總角趣煙霞。缽種長生果,園栽不老花。八仙同壽考,萬劫抱丹砂。首叩藍關馬,胸藏赤火鴉。千秋賢叔侄,儒道兩無涯。”〈自題笠屐圖》雲: " 山人故態本狂奴,醉寫田間笠屐圖。好句有時堪作面,閑心無日不提壺。樓頭賞月邀禪客,谷口沖煙訪釣徒。自去自來隨自得,壹聲長嘯入林樞。 " 〈過東峰》雲, " 不到東峰久,江山仍似前。芭蕉落滿地,雪意好參禪。 " 〈遊湖口占〉二首雲: " 細細疏煙瑟瑟波,水心亭外畫船多。瑤笙十裏誰家舫 ? 聽得紅兒唱桌歇。 "" 風斜雨細葛衫輕,三兩銀刀出水明。我愛芰荷香不斷,竹西深處有人行。 " 〈詠磨刀雨》雲: " 荊州灑遍雨如膏,竟為英雄勵寶刀。最是武昌城下水,千秋鳴咽卷雷濤。 " 〈詠白萊》雲: " 清於雪水白於霜,老圃天寒壹味香。卻笑山僧長茹素,和脂煮出不能嘗。 " 〈自贈》雲: " 平生不作愁眉事,今日東坡作散仙。解向江山留勝跡,長將姓字掛雲煙。 " 〈遊清道心山房》六言雲 :" 氣慧神清道在,山空人靜琴幽。壹榻茶煙裊裊,三分酒意悠悠。 " 又《些些語》詞雲: " 清陰繞,繞落花,窗外島聲小。鳥聲小,修竹壹枚斜處好。翠羽嚶嚶啼徹曉,剛眠壹覺。 " 清麗綿芊之筆,不減當年靈性,非真仙不能也。
   ( 十)
  邵堯夫儒仙也,嘗見其顯化士林,作《觀易吟》雲, " 皰犧大聖人,畫卦傳萬古。陰陽變化機,乾坤為易祖。吾隱安樂窩,天地乃同伍。窺破聖賢心,恬淡自得所。 " 渾渾灝灝,置之《擊壤》篇中,仍然無異。
   ( 十壹)
  白玉蟾仙家才子也,名山碑版,留詠甚多。每遇高人逸士,必贈以詩。其《題居易堂》雲, " 林下風瀟瀟,窗前竹密密。難得素心人,共話新秋夕。把酒醉茅堂,焚香讀《周易》。瓊山到此來,賓主興無極。 " 又《贈圓陽山人》雲, " 歸山隱跡話長生,日逐閑雲自在行。處處回光來返照,朝朝對景要忘情。掃除塵土勞人夢,署起乾坤散客名。莫道幽居研煉苦,遊心冥漠自空清。 "
   ( 十二)
  張紫瓊饒州人也,元初得道,詩多秀勁之作。《自贈》六言雲: " 心如雪夜鐘聲,貌似霜天梅格。白雲深處閑行,那識仙家曠逸 ! 。 " 〈詠胎息》雲: " 非助非忘妙吸呼,修行要解這功夫。調停二傑生胎息,再向中間設鼎爐。 "
   ( 十三)
  邱長春《清秋過嶽雲樓》雲 :" 浩浩天風吹滿樓,峰中雲氣湧林邱。雨聲晌處檐鈴雜,方丈蕭然壹院秋。 " 饒有俊逸之致。
   ( 十四)
  張紫陽〈自壽〉詩雲:“海籌萬古計芒辰,得道年來八百春。分個孩兒騎鶴去,虛空粉碎見全身。”非上真不能也。
   ( 十五)
  希夷老祖元氣渾淪,有《答人問姓》五絕雲:“壹氣淘今古,陰陽造化奇。問余名與姓,睡漢老希夷。”吾師火龍先生,不甚喜作詩,以其淡於名脊也。今記其《偶吟〉壹絕雲: " 道號偶同鄭火龍,姓名隱在太虛中。自從度得三豐後,歸到蓬萊弱水東。 "
   ( 十七)
  飛霞仙子余十舍女也,服神丹飛空。嘗降雲南紫霄觀,留題壹絕,款落 " 飛霞 " 而去。詩雲 :" 久住瑤池碧玉樓,忽騎彩鶴下靈邱。世人欲問飛霞姓,曾抱金丹侍沐侯。 " 陸潛虛淮海人也,嘉靖中遇呂祖得道,平生著述甚富,有《老子元覽》二卷,〈陰符經測疏〉壹卷,〈參同契測疏》壹卷,《金丹就正篇》壹卷,〈紫陽四百字測疏》壹卷,〈方壺外史》八卷,《南華副墨》八卷。近日同門中有白白子者,註《道德經》名《東來正義〉,潛虛題之雲: " 壹註能將道奧開,重看紫氣自東來。彈琴度笛真名士,說法談經大辨才。我坐方壺玩滄海,君登圓嶠壓篷萊。今朝共坐江亭上,口誦《南華》自笑呆。 " 蓋因白白子亦作《圓嶠外史》、《道竅談》·《悟真參同雜解》諸書故也。
  乩談
  (壹)
  或問,乩沙之術小伎也,而好者紛紛,談者赫赫,其術果何自耶 ? 其皆可信耶 ? 否耶 ? 張子曰:昔回翁欲與涵三諸子發明此妙,而終未竟其說也,吾今特明之。乩者,稽也,稽以考信也。〈說文》曰: " 蔔以問疑也。 " 故偏旁從 " 占 " ,正旁從“乚”。乚,古“隱”字也。〈爾雅·釋言》 :" 隱,占也。 " 註曰: " 隱,度也。 " 疏曰: " 占者視兆以驗吉兇,必先隱度也。 " 吾謂占語成而猶待隱度,則與不占者同,何必占 ? 然亦有義隱在其中矣。天仙神仙,不喜與人言禍裙,只勸人修身俟命,故言訓詞則無隱,言丹道則無隱,他若救人開方亦無隱,以外壹切如問吉兇成敗,則無不隱,其隱之意者,仍是推托他,不與之言也。否則明指其禍褐,將應獲裙者,以為可喜而眉狂,或轉福而成禍矣,又應受禍者,以為可畏而自迫,反懼禍而邀福矣。夫福也豈可邀哉 ? 惟作善可降祥耳。其隱語也,猶言不待語而易明也,抑且隱之義猶不止此。仙家自道成之後,步日月無影,透金石無聲,凡人不能見,故於乩沙中草寫龍蛇,千言萬態,以示其不滅。然乩假術也,自古真人皆斥為方士之行,今又何為降其筆 ? 蓋因近日成風,公卿士庶每多信好其術,神仙以度人覺世為切,故即借其乩,以默相天下人,以此即假成真耳。但學乩沙者有二等,壹勝壹敗。上等以德行勝,誠感勝,因緣勝,即不善乩,仙家猶欲往度之,況其知乩乎 ? 即其機而引誘之,不用符章,自然高真降室也。下等以險惡敗,虛誑敗,貪欲敗,彼即善乩,仙家不近之,況其冒瀆乎 ? 隨其乩而簸弄之,妄用符咒,反教引鬼入室也。吾輩自跳出五行以來,雖天地猶不能約束,陰陽猶不能陶鑄,即欲請之,亦必禮之,於符咒乎何用 ! 呵呵!此術士之所以欺愚人,仙家之所以惡術士也。今吾即乩言乩,即以是為乩訓焉。
   ( 二 )
  或又問 : 請乩之道,固當以德行、誠感、因緣,而不以符咒也,然南宮仙道又有以符咒役使神道者,何故 ? 曰:南宮壹派雖則動用符咒,然此乃高真傳授,與世人救厄除害者。此等秘錄,非人間梨棗所有。即能得之,亦必推心利物,乃為功行宏深,茍或私心妄用,天帝亦加以霹靂而殞其命,奪其術矣。故雖南宮符咒,也要心恭心誠,乃有靈效。若彼乩廝符咒,則未可同日語也,況加以不恭不誠乎!諸子於此可以自明矣。
  (三)
  張子曰:上天原無福善禍惡之心,則降祥降殃,人自召之 ; 上天若有福苦行禍之心,則降祥降殃,人自知之。素行善而獲福,此必然之理也,即有禍焉,亦暫矣;素行惡而得禍,此必然之勢也,即有福焉,亦暫矣。何必舍己外問哉!乃吾見蚩蚩者氓,祈於神則求簽問卦,禱於仙則扶鸞請乩,若以神與仙為必知禍福者。迨其後驗則信之,不驗則疑之,其疑與信者,仍壹愚人之故態也。夫神仙固知禍福,然亦何必以人心之所已知者,而重言復語之哉!其求神與仙而驗者有故,善人問福而福至,惡人畏禍而禍臨,若有與之相合者,然非簽與卦、鸞與乩之靈也;其求神與仙而不驗者亦有故,善人問禍,無禍可加,惡人問福,無福可賜,若有與之相左者,然亦非簽與卦、鸞與乩之不靈也。天下之龜筮算數,皆如是耳,何不可自知哉!吾生平不喜人求簽問卦、扶鸞請乩,止願人個個修德,時時內省而已矣。
  (四)
  張子曰:神仙有度人之願,假乩筆而講道談元者有之 ; 神仙有愛人之量,假乩筆而勸善懲惡者有之;神仙有救人之心,假乩筆而開方調治者有之。若雲判斷禍福,則有人之善惡在,吾前章宣示已明,不復再論。獨異者環宇之中,聞有設乩求地理,請乩論天心之輩者,此皆方士遺風,上界正神察其奸詐,未有能逃天罰者。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受教!但不知“張子”謂之何方神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