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清 吳坤安
花序
上古之人。禀天地渾穆之氣以生。壽永而無病。中古自軒轅氏嘗百草分經絡。始知有藥。始知有病。岐伯氏通脈理辨病因。始知有醫。聖人懼後世疾痼而不求治。則著靈樞素問內經諸書以垂世。後人宗之。代有名醫。各有著論。隨時施治。無非救世之苦心。然而病情多端。其變幻叵測而速于死者。莫如傷寒一症。藥一誤投。
病不可挽。諸名家述傷寒略而不周。惟張仲景先生定一百一十三方。治分六經。可謂該之。後學誤以類傷寒作正傷寒治。而不分手足。無怪乎病之淺者深。深者危。危者莫救。浙西吳坤安先生。親炙吳中葉天士薛生白兩先生。
深探傷寒之秘旨。應世三十年。凡傷寒一症。在經治經。杜傳經之漸。無論虛實。數劑而愈。使病者不傷元氣。易于痊複。仁心妙手。聞之耳熟。先生安于家。不肯輕出。余羁職守。南朔間隔。徒忻慕焉。乃弟友石。輯先生平日所著書爲四卷。名之曰傷寒指掌。北來就正于余。並囑序。余讀其自序。觀其門類。及論症用藥處方。
分條析理。古今來治傷寒之法。莫能越其範圍。知先生得力于仲景者深矣。而前後條辨諸書。胥成渣滓。
余樂爲之序以共世也。學人獲此卷讀之。循序而進。以治傷寒。分六經之法治雜症。無不應手以盡其妙。豈獨治傷寒一症哉。
時嘉慶十有二年歲次丁卯中秋太醫院院使花映墀拜題
自序
仆少多疾病。薄弱無能。遂究心于醫。以求衛生之道。無如質性魯愚。醫理深奧。會將仲景傷寒。反複研求。不得其旨。用旁索諸家之書。以求其理。惟准繩彙集諸賢之大成。非操明敏之資。
不能溯流窮源。余皆獨抒所見。別開徑窦。不無與聖訓相悖謬。徒滋心中之蠱惑。迨觀方中行之條辨。
喻嘉言之尚論。雖彼此互異。均可謂獨出新裁。發明古訓。至掃叔和之僞。明仲景之真。不使魚目溷珠。
亂玉。非嘉言慧眼靈心。誰能及此。更閱柯韻伯之來蘇集。王晉三之古方注。尤能得仲景之深心。重開生面。
故其發明方義。兩賢如出一揆。至若辨六日傳經之妄。辟三方鼎立之謬。改服麻桂于太陽未衄之前。移系白散于太陰誤下之後。千古疑團。一朝打破。又謂。仲景傷寒。已兼六氣。六經主病。已該雜症。非專指傷寒立言。柯氏以前。孰能指出厥旨。金劉河間。叔季人也。擾攘之世。炎火統運。見仲景傷寒。每詳于寒而略于溫。特著醫書四種。其直格一書。每多發明溫熱之理。惜雜于正傷寒內。在乎明眼擇取。厥後绀珠一書。
亦宗河間之法。但以雙解散用代麻黃桂枝等湯。以治傷寒。則竟以傷寒爲溫熱矣。不知仲景麻黃桂枝等湯。原治傷寒。河間雙解通聖等法。原治溫熱。兩不相侔。不可移易。一經倒施。禍如反掌。嗟乎。寒溫之別。判若天洲。寒溫之治。反如冰炭。何朦混若此。
賴周禹載薛生白諸先生出。見世之傷寒正病絕少。類症殊多。寒症絕少。熱病殊多。恐人誤以傷寒正法施治。乃作溫熱暑疫全書濟世。夫溫熱暑疫。皆熱病也。其雲傷寒。自表達裏。溫熱自內發外。溫病發于少陽。熱病發于陽明。仲景黃芩湯治少陽溫病。白虎湯治陽明熱病。並非傷寒之方。此真發前人所未發。
其覺迷救世之功。誠非淺鮮。近又出傷寒第一書。雲仲景傷寒。治分九州。此書專主揚州分野。雖其說不足憑信。然觀其用藥。遠熱投涼。以透 解毒爲主。亦治溫熱之良法也。第求其六淫之治。未免寡陋。獨葉天士先生所留治案。每寓傷寒于六氣之中。妙法精義。無不畢備。其雲仲景傷寒。先分六經。河間溫熱。須究三焦。此即先生分治寒溫之大法。明示人不可以足經之藥。混治手經之病。只此二語。已得傷寒之肯綮。奈世人不察。反憾葉案無傷寒。甚矣。傷寒之難明也。仆自矜管窺之見。一割之能。述六經本病一卷。變病類病一卷。先古法。次新法。古法悉本准繩金鑒選注來蘇集之注釋。新法則參葉案第一書溫熱全書之治焉。書成。非敢出而問世。姑存之。以就有道之政雲爾。
時嘉慶元年仲秋吉日苕南吳貞坤安氏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