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劍春秋》或謂黃淦撰,約作于嘉慶初期,晚出本改名爲《後列國志》、《萬仙鬥法興秦傳》。由《秦始皇平話》發展而來。書述天運輪回,生殺有定,嬴秦必將一統六國,生靈難免塗炭。孫膑欲報父兄仇,救燕齊民,逆天而行,與王翦、海潮、毛奔對陣,神怪法寶,層出不窮。然最終由三清師長說合,忍痛歸山,不涉紅塵,免于劫數。此書初看,用語雜沓,不脫話本規模,然生動傳神之筆間出。其神魔鬥法之描寫,遠不如《封神演義》,然寫孫膑逆天而行,欲挽大廈之將傾,頗具悲劇色彩,反映出人之渺小,生之無奈。在神魔類小說中別具一格。
第一回 秦始皇禦駕親征 趙廉傑遣將拒敵
第二回 破界牌廉傑喪命 攻燕城王翦揚威
第三回 老都尉燕州盡忠 小英雄大堂演武
第四回 王翦恃強逢勁敵 孫燕破劍闖重圍
第五回 孫燕臨淄取救兵 沈祥金殿谏勇將
第六回 戰王翦樂強喪命 敵袁達蒙騰傾生
第七回 中寶劍袁達冤亡 受亂箭李牧自刎
第八回 指迷津毛遂破雲封 犯殺戒孫膑下天台
第九回 南郡王興兵赴敵 孫賽花中寶捐軀
第十回 逞寶貝劍誅燕將 用魔法石打秦軍
第十一回 幻身形戲弄王翦 祭水火燒陷秦營
第十二回 子陵遣將攻易州 孫膑設計破秦敵
第十三回 羞大將子陵求救 憤前怒叔陽下山
第十四回 黃叔陽五路伏兵 孫伯齡一旗破法
第十五回 叔陽焚香請道友 天民作法擺陣圖
第十六回 伯齡身陷金沙陣 三徒命喪誅仙陣
第十七回 闖惡陣孫燕回營 聞信香馬鈴遣子
第十八回 白猿藏表诓王祥 壽星分帖請仙侶
第十九回 三仙二進金砂坑 白猿三盜裝仙盒
第二十回 南極大破誅仙陣 海潮怒授攢天劍
第二十一回 中法寶孫膑喪命 見柬帖毛遂下山
第二十二回 變金霞計騙長眉 請盜跖鞭傷王翦
第二十三回 二真人中寶歸天 廉小姐辭師回府
第二十四回 秀英趙國封皇姑 孫膑燕營會侄媳
第二十五回 明出葬孫膑定計 暗劫喪王翦被擒
第二十六回 金蓮奉命助始皇 老母順天放王翦
第二十七回 斬金蓮秀英弄術 敵海潮孫膑化身
第二十八回 海潮擺設混元陣 毛遂私投地戶坑
第二十九回 文通取救上韓國 劉邦帶醉踩秦營
第三十回 海潮法遣壓神牌 孫膑計破混元陣
第三十一回 羞敗怒擺鎖地雷 救急魔差紙人馬
第三十二回 孫膑連破鎖雷陣 三教共設平齡會
第三十三回 海潮祭炮取燕國 孫膑散兵回臨淄
第三十四回 孫膑接母留齊國 田英痛父擊秦師
第三十五回 巧聯姻田英遇救 暗擺陣孫膑調兵
第三十六回 龔國母連破法寶 金子陵幸脫重圍
第三十七回 子陵焚香求老祖 孫膑作法困毛奔
第三十八回 開神書毛奔擺陣 現真魂王翦行雷
第三十九回 五雷陣陷困孫膑 一縷香報知毛遂
第四十回 白猿尋仙請道祖 襄王金殿接神仙
第四十一回 放明星以假混真 進秦營弄巧反拙
第四十二回 反掌雷毛奔被擒 诓神書南極破陣
第四十三回 戰南極海潮倚衆 放毛奔風火施威
第四十四回 孫膑魔法鬧秦營 南極大擺聚仙陣
第四十五回 法鬥法無當失徒 將對將秦氏折兵
第四十六回 毛奔命喪臨淄城 海潮怒闖聚仙陣
第四十七回 美容用術阻秦師 海潮再闖聚仙陣
第四十八回 怒海潮連失法寶 莽鍾磬自踏仙坑
第四十九回 衆仙鬥法敗無當 五雷施法困南極
第五十回 群仙大戰金光陣 中華計取削花刀
第五十一回 孫膑法盜龍須扇 東華夜劫鎖仙牢
第五十二回 海潮二劫鎖仙牢 孫膑故失先天袋
第五十三回 海潮三劫鎖仙牢 孫膑法遣泥神像
第五十四回 孫膑幻術鬧秦營 中華大擺森羅陣
第五十五回 毛遂被困森羅陣 孫膑大鬧五行台
第五十六回 南極子八面攻陣 東方朔森羅遭殃
第五十七回 西方朔陣中搶兄屍 觀世音賜瓶救仙命
第五十八回 五小主破陣講和 南極子開牢釋怨
第五十九回 南天門正神說情 五遁法無當遭險
第六十回 孫膑葬母酬心願 秦皇得國應天時
第一回 秦始皇禦駕親征 趙廉傑遣將拒敵
話說秦自商鞅執政,富甲天下,已蓄並吞六國之心。奈限于時勢,是以未能吞食六國。乃傳至始皇登基,禦諱曰政,生有異表英明,列國諸侯皆無其匹。且文有甘羅,武有章邯等,俱懷大志,因而國勢日強。那日,始皇駕設早朝。怎見得:
祥雲缭繞,瑞氣盤旋。珍珠簾卷動龍旗,鳳扇門開排畫戟。
焚香侍者著羅衫,鎮殿將軍披金甲。丹墀玉珮響叮當,斧钺金瓜列兩行。
真個是:上方星鬥朝天日,人間衣冠拜吾王。
始皇登極,文武朝參已畢,隨傳命衆文武道:“朕登基以來,國富兵強,意欲吞並六國,諸卿有何善策?”言還未盡,只見武斑中閃出一員大臣:頭帶簪纓,身穿皂羅袍,腰束碧玉帶,足登青緞粉底靴。烏金臉,豎劍眉,眉心顯出一條白氣,直貫上頂,頰下半截微須。手提朝笏,越衆出班,望駕行禮,就在品級台前跪倒。看官,你道此人是誰?他姓王名翦,乃河南湯陰縣人氏,上界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托生,奉玉皇大帝敕旨、千佛牒文墜落塵凡的。只因戰國時,黎民作亂,造孳重大。六困諸侯的氣數已盡,秦都鹹陽應承大業。故此差這位尊神下凡,托生于王家莊王善人爲子。曾拜西府廉頗爲師,學習槍馬,後又至海外拗離國雲光洞海潮聖人門下,學藝三年,法術精通。海潮聖人知六國當滅,秦國當興,混成一統,隨差大門徒金子陵與王翦下凡。金子陵被封爲護國軍師。因見始皇問及並吞天下之計,王翦忙出班拜舞。
那始皇在寶殿上認得是王翦,但問道:“王皇兄出班見孤,有何妙策?”王翦跪奏道:“臣未遇吾主之時,周遊列國,備悉其屬土人情,山川關隘。見其君若臣,皆非有用之才。齊國遭樂毅之滅,興複未久,難免國帑空虛。燕自樂毅之敗,強兵盡喪。楚國雖有創霸之雄,老成盡喪,且其君無道,軍民鹹怨。其余他國,不足慮也。惟趙爲秦之咽喉,且界牌關擋住吾兵出入,故先帝每每爭此未得,而不能並吞天下。今趙國將老兵驕,前者曾縱合五國之兵,阻住咽喉,亦不能擋吾軍之威,且當時自顧不暇,斷難出兵相助。今我上若出一旅之師,攻破界牌關,易如反掌。界牌關一破,那咽喉要路已開矣,吾主擇其易攻而弱者,一戰破之,威名赫赫震驚列國之膽,那時不怕各國不拱手面北也。”始皇聞奏,龍顔大喜道:“孤久有此心,但慮六國若一聯合,西住界牌關要路,恐防不能必克,反致有傷銳氣。”言畢,國師子陵忙奏道:“臣師海潮聖人,有參天化育之能,移山倒海之術,上驗天文,預知十界吉凶,曾言吾國當興,六國當滅,故遣臣與王翦下山,保扶吾主,並吞六國,混成一統。乞吾主兵伐界牌關。”王翦又奏道:“我主不可錯過時勢。”始皇聽二人之奏,大喜道:“二卿皆是仙人門下,必知天意。孤今允奏,不知卿家當在何日發兵?”子陵奏道:“八月十三日乃天地日月雙黃道日。天黃道龍得行雨,地黃道將得行兵。吾主若欲禦駕親征,當用此日爲上吉。”始皇道:“依卿發兵,但中軍可拜何人爲帥?”只見丞相甘羅在旁奏道:“韓國侯章邯,老成多謀,且勇冠三軍,可當中軍元帥之職。”始皇遂封章邯爲中軍大元帥之職,挂都招討之印,提調東西兩川、南北二路的文武官兵,賜龍鳳劍,先斬後奏。加封王翦爲前部正先鋒之職,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封趙高爲左監軍,孫明爲右監軍,封顔真爲左軍統頓,燕易爲右軍統領。武安君白起爲後隊軍門,催趕各路糧草。金子陵隨駕親征,加封爲參贊郎。章邯與王翦下教場,挑選精兵大將,預備八月十三日起行,並吞六國。旨意發罷,禦駕回營。
自古光陰易過,日月如梭,不覺已到十三日。始皇傳旨,命章邯等到禦教場伺侯,祭旗興兵。這旨意一下,三街兩巷車馬之聲滿耳,喧嘩了一夜。到了次日,始皇隨別了三宮六院十二嫔妃,又宣甘羅丞相上殿,托彼權朝。曉谕已畢,然後才傳旨排駕,下禦教場發兵祭旗興師。在朝衆文武,就設筵在午門,與天子餞行。始皇滿飲了三杯禦酒,便直望教場而來。來至教場,至演武廳前座下。章邯等上前參見已畢,始皇用目四下觀看,果然軍容大不相同。怎見得:
十面旌旗飄烈火,九宮衣帶長愁雲。八萬炮架轟天振,七星旗開掩日昏。
狼牙箭,密如林。征塵滾滾,隊伍層層。盡是上山打虎無敵將,下山擒龍精悍軍。前來並吞。
始皇看畢軍容,見甚是整齊,龍心大喜,傳旨祭旗興師。
遂響了幾聲大炮。祭罷了旗,三軍一隊隊的出了禦教場,浩浩蕩蕩,往界牌關而來。一路經過本國的關隘,守城官兵皆出城接駕。不多一日,那日始皇的禦駕,押住後隊,正行之間,只見王翦飛馬到了旗門前下馬,步行至龍鳳辇前,跪下奏道:“臣啓我主,大軍離界牌關五裏了,請旨定奪。”始皇傳旨,就此安營下寨。三聲炮響,大軍止住了隊伍,搭起帳房,立了黃羅金頂寶帳。始皇進了黃羅帳,傳旨:“今日行軍辛苦了,衆文武免朝。”衆臣領旨,各歸本帳歇息不提。
且說這界牌關,系趙國的邊疆,爲秦國出入之咽喉。秦之每每不能塗毒諸侯者,皆賴此關阻擋。那第一個要緊關隘,趙國命重兵大將把守。關內有一員總兵鎮守,關官姓廉名傑,乃廉頗之子,深通韬略,武藝精熟,手下也行五營四哨,偏將數十員共守此關。早幾日就有飛報,說秦國于八月十三日起兵興師,並吞六國,拜章邯爲元帥,王翦爲先鋒,禦駕親征。不日就要到關了。廉傑聞報,就吩咐城外的居民,搬進城來。把環城的房屋,盡行拆了,四野一空。預備弓矢、擂木防城等物,緊閉城門。那日午時,聽得城外炮響,就知是秦兵到了,忙備馬親自率衆將,上城瞭望。只見遠遠征塵蔽日,殺氣連天。真個是:
旌旗招展山川動,殺氣衝騰草木驚。
廉傑看罷,吩咐守城官兵,小心防守,遂打馬下城,一宿晚景休題。到了次早升座,有守城的旗牌來報,說城外有秦兵討戰,請令定奪。廉傑把手一擺,那旗牌就回他的汛地去了。廉傑遂望下說道:“那位將軍出城,會一會秦將。”一言末盡,只聽得一聲答應,上來了左哨大將賀開基,應聲願往。廉傑大喜道:“將軍可帶五百人馬,出城會戰,須戰要小心。”賀開基正欲接令,只見首隊中閃出一人道:“元帥,小將願隨賀將軍出城迎敵。”廉傑視之,乃正印先行官王贲是也。此人勇冠三軍,在趙國算第一二的好漢,年紀不過二十一二歲,身高一丈,腰大十圍。廉傑大喜道:“將軍願同賀將軍出馬,必然斬將搴旗,建立大功矣。”隨令二將,帶兵出城會敵。二將就辭了元帥,各下去披挂,提了兵器上馬。來到城下,三聲炮響,開了城門。賀開基飛馬過了吊橋,只見迎頭五百秦兵,一字排開。當先一員大將,頭帶鐵盔,身穿皂羅袍,跨下烏獬豸,手拿丈八蛇矛,竟象半截黑塔一般,堆疊著威風殺氣。心中暗道:“好一員大將。”隨勒馬招呼:“秦賊無故犯某的邊,可道上你的名來,賀將軍的刀,不砍無名之鬼。”原來這員大將就是王翦,奉金子陵之命,來見頭陣。今見賀開基問他的姓名,便大喝道:“鼠子聽真,某乃秦皇駕下官拜殿西侯之職,加封前部正先鋒,你爺爺姓王名翦。知某的利害,速下馬歸降,免你一死。少若遲延,定作槍頭之鬼。”賀開基大怒,罵聲“秦賊休走,看刀罷。”一縱混紅馬,雙手輪刀,照頂門就砍。王翦用丈八蛇矛架過,這賀開基那裏是王翦對手,戰不上數合,早被王翦一槍桃于馬下,正欲回馬斬枭首級,耳輪中聽得喊叫如雷道:“秦將休得猖狂,某來也。”王翦擡頭觀看,只見一員將官,唇紅齒白,頭戴四鳳盔,身穿黃金甲,手舉金背刀,跨在豹花馬上,雄赳赳的催馬提刀,衝將上來。
王翦便喝道:“小將慢來,知我王翦的威名,還不回馬逃生,膽敢臨陣當先,豈不怕死麽?快報你的小名上來。”王贲聞言,大笑道:“秦賊,某乃廉元帥麾下先行官王贲是也。狂徒休走,待某擒你,與賀將軍報仇。”說罷,催馬舉刀,直取王翦,二人接上手,就大戰有四五十個回合。王翦見王贲的刀馬純熟,氣力沈重,相貌超群,心中甚喜。登時想“小將果然英勇,怎能治服得他歸降秦國,倒是一枝好膀臂。”看看已有百十回合,只見王贲殺氣越勇,氣力轉加。王翦只覺渾身是汗,兩膀酸麻。暗道:“小將果然猛勇,血氣之能,不是他的對手。何不诓他下去,用法寶傷他便了。”想罷,虛點一點,圈馬住正南上佯作敗走,王贲一見,大喝道:“你既無十分勇敢,何必在沙場上施威。那裏走?小爺定要趕上擒回。”說罷,一催豹花馬,飛趕下去。王贲趕下去,王翦回頭見王贲趕將下來,心中想道:“某這一祭法寶,這小將決死無生,豈不可惜。某且勸他歸回,看他如何?”想著時,王贲的馬已到,舉刀望馬後砍來。王翦早轉回馬,用蛇矛架過道:“小將軍住手,某非戰你不過,囚見你武術超群,意欲勸你歸降。某本奉海外拗離國雲光洞海潮聖人差遣下山,保扶秦同,並吞天下。將軍若知時務,何不歸降我國。他日腰金挂紫,豈不爲美。”王贲聞言道:“王翦你休發狂言,小將軍令日要取你的性命。”說罷,又是一刀。王翦用蛇矛架開,大怒道:“小子無知,你道我怕你麽。”兩下裏又交手,及有十多個回合。王翦果然不是他的對手,只得又打馬敗將下去。王贲不舍,緊緊追趕。王翦催馬之間,聽得後面金鈴聲響,知是王贲趕來,忙挂下蛇矛,勒住烏獬豸,一伸手取過誅仙劍來。正欲祭起,只聽得一聲響亮,忙扭頸回頭一看,原來王贲貪功心切,催馬過急,胯下豹花馬失了前蹄,把王贲跌摔下來。王翦一見,心中大喜,一兜轉回馬,雙手掄蛇矛,照王贲前心刺來。不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破界牌廉傑喪命 攻燕城王翦揚威
強中更有強中手,不斬強中莫大恩,
今朝王贲忙失馬,矢志投降事有因。
卻說王贲跌落馬下,王翦挺槍來刺。忽想起王贲系少年英雄,便言道:“王贲上馬回關,另換戰馬前來,再決雌雄罷。”把個王贲直羞得面紅過耳,忙翻身立起,跪在地下道:“我王贲馬蹄前失,跌于馬下,自分決死。蒙將軍槍下留情,饒小將性命,小將豈是忘情之輩。今朝願歸降麾下,乞爲將佐。”王翦大喜道:“小將軍,你武藝高強,今日歸降,真秦國之幸也。某願與小將軍同見吾主。”說罷,各自上馬,同往秦國大營而來。那趙國的五百兵丁,見偏將被人槍挑下馬,又見王贲先行追趕敵人中晌不回。秦國的軍兵,已把賀將軍的首級斬去,又不敢上前搶奪。及至見王贲與王翦並馬,望秦營而去,已知就裏,隨一哄往城裏逃命。王翦也不追趕,與王贲同進秦營。見了章邯,禀明來意,然後同至黃羅寶帳,朝見始皇,一一奏明。始皇見王贲一表人才,威風凜凜,又且少年英俊,心中大喜道:“將軍不棄來降,真孤之幸也。”遂封爲副先行之職:“與王翦一同效力,他日有功加賞。”王贲叩頭謝恩出帳,又拜見軍師金子陵、元帥章邯等。王翦早在自己營中,排下筵宴,單請王贲,到營飲酒。二人正飲之間,講些武藝。王翦自道他的法術精高,又兼有誅仙寶劍,萬夫莫敵,是海潮聖人所賜,能斬大羅天仙之首。談講甚是投機,王贲忽然立起身道:“小將有下情上達。念小將自幼無父母,今蒙侯爺不殺之恩,又承雅愛,意欲拜侯爺爲父,不知可能容納否?”王翦早有此意,一聞此言,心中大喜道:“某有何能,敢屈將軍?”王贲不依,定要扶王翦坐正了交椅,納頭便拜。王翦連忙扶起,從此更加親愛。後又整筵再飲,直至三更,方散了筵席,王贲就在王翦營中歇了。到了次早,把此事告知章邯,又奏明始皇。始皇大喜,傳旨排宴,與殿西侯慶賀,暫且不提。
且說逃回的趙兵,進了界牌關,報與元帥知道。報明賀將軍陣亡,王先行已降了秦將,同回秦營去了。就把個廉元帥氣得暴跳如雷,大罵王贲:“貪生怕死的賊,本帥待你不薄,不思報效,竟投降敵國。本帥若不生擒你這逆賊,碎屍萬段,誓不爲人。”說罷,吩咐備馬,就欲出城討戰。左右官將,苦苦勸住道:“今日天色晚了,難以會敵。元帥請暫息雷霆,明日發兵不遲。”廉傑見左右如此勸解,只得允從。
到了次日,帶了五營四哨衆將,一千大兵,炮響出關,直抵秦營,指名要秦國的元帥見陣。秦兵忙進大營,章邵便奏知始皇。始皇道:“孤今與王皇兄慶賀,元帥領兵出城會敵,必然大獲全勝。孤這裏再排筵宴,專等候慶功。”章邯領了旨意,出了寶帳,也帶了數十名大將,與廉傑會戰去了。這裏始皇排筵,與王翦、王贲慶賀。正飲之間,始皇問及廉傑爲人如何,王贲隨奏道:“廉傑乃趙廉頗之子也,性直忠勇,有萬夫莫敵之能。”始皇道:“廉傑有如此英雄,孤與二位王兄出營看視,並與章元帥掠陣,二卿以爲何如?”二王忙答道:“小臣願保駕前往。”始皇大喜,傳旨備馬,離席出帳。二王保駕,一齊來至營門。未登之先,金鼓早已震耳。及至營門之外,迎面觀看。只見六員大將,作三隊兒抵死相拚。真好看:
槍封刀來刀封槍,
槍來刀架響叮當。
明知此是獨存地,
因念皇恩舍命亡。
只見章邯戰住廉傑,畢榮夫抵住燕易,孫能抵住蘭雲。六匹馬來往盤旋,十二雙手彼此招架。始皇傳旨,擂鼓助陣,猶如迸豆一般的雷聲震耳。章邯就知是始皇掠敵,一個個更加奮勇。畢榮夫被燕易一刀砍于馬下,便來與孫能夾攻。蘭雲拚命支持,緊緊抵得過孫能。又視燕易前來攻他,盡力強戰二人,不上二十余合,渾身是汗,心中著忙,手中刀略慢一慢,被孫能的槍往右脅一挑,蘭雲喊聲不好,忙將身一閃,剛躲過孫能槍,燕易大刀早到。招架不及,頭一低,被燕易一刀連肩帶臂,砍于馬下。燕、孫二將同來夾攻廉傑,廉傑縱有飛天的本事,二拳難敵四手,怎擋得他將丁字兒夾攻。只得蕩開陣腳,飛奔本隊。趙兵見元帥敗下來,便讓過元帥,一齊拔弓搭箭。章邯見趙國兵馬齊整,難以衝突,遂一齊圈馬回隊,擁著始皇回營,慶賀不表。
且說廉傑,敗回本隊。見秦兵不敢追趕,也撤兵回城。吩咐守城兵丁,緊守城池,自回帥府,在燈下忙修本章,星夜差人上邯鄲取救。趙王接得本章大驚,忙與衆卿商議,連夜作了告急求援的文書,差官往各國求救。那五國見了趙國的文書,知道秦國發兵並吞六國之意,一個個忙得無主。且遭連年饑荒,各自顧不暇,只得各回了文書,俱說不日起兵相助,但按兵不動,這且不提。
單說界牌關廉傑,見告急奏章回趙,已有五日,爲何不見發兵救應,心中甚是恐懼。秦兵又連日攻打,廉傑日夜督兵,在城守衛。那日四更時候,西城角被秦兵暗架雲梯魚貫上城。趙兵不能抵擋,一哄逃命。有人早報與廉元帥知道,廉傑不能他顧,忙跨上馬,帥領衆將飛奔東門,意欲開城逃回本國。不想正遇著王翦的兵馬擋住去路,兩下接戰。此時秦兵大隊進城,炮響連天,章邯帥著一幹衆將,上來把廉傑圍住,一齊動手。廉傑見勢不好,忙突圍而出,望荒而走,王翦緊緊趕來。廉傑正走之間,偏遇著秦國的後隊兵馬進城,廉傑只得往西路而走,又與王翦撞著,二人動起手來,戰在一處。泰國的後隊,又圍將上來。廉傑全無怕懼,一刀擋住了千般兵器,來往衝殺,如風魔猛虎一般。金子陵見廉傑果然了得,衆將不能制伏于他,便一頂梅花鹿,衝進陣來。衆將見軍師進陣,便往兩邊一閃。廉傑在裏面,見一個道士催鹿來戰,他便一催馬,飛奔金子陵而來。他那裏知道金子陵的利害,搭手就戰。不數合,金子陵早把定朝珠祭起。廉傑那裏知道,被這寶珠在空中左旋右旋,落將下來,刷的一聲,照廉傑的頂門打下來。可憐:
英雄未上淩雲閣,
魂魄先登枉死城。
廉傑中了寶珠,翻身落馬。秦兵上前枭了首級。此時始皇已帶禦林軍進城,到帥府住下,傳旨招降趙兵,不必妄殺。衆兵領旨封刀,衆將各進帥府。始皇傳旨,大排筵宴,與衆將慶功。養馬一天,再起兵征伐各國。次日,始皇就駕設帥府,衆臣早朝已畢,始皇開言問道:“界牌關已破,諸將如今擬應先伐何國?”金子陵奏道:“出界牌關二十裏外,路分三股。一則通易州燕山,二則通東齊臨淄,三則通趙國邯鄲。臣思提頸領者,全衣皆震。今齊國襄王新立,國庫空虛。趙國兵微將寡,蕞爾九城。皆不足慮也。憔燕國昭王,雖然年老,而果斷神明,雄兵有四五十萬,戰將數千員。且元帥孫操,乃雷雹分兵孫武子之後,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且久曆營伍,能征慣戰,列國皆聞其名。若殺了此人,先平易州,則取他國猶如反掌。”始皇准奏,歇兵三日,就發兵往燕國而來。又差能將把守界牌關,以便接濟糧草不提。
且說燕昭王,接了趙國求救的文書,就知秦國起兵,並吞六國。意欲發兵相助,奈國中精兵甚少,又恐自己反沒軍隊。左想來,右想去,只得命都尉孫操,帶兵五萬,至燕州紮住人馬,以觀動靜。若秦國破了界牌關,便去把守要地,以防秦國來攻。若未破界牌關,便在廉傑處共同協守。看官,這孫操乃是天台山天台洞孫膑的父親,近年七十,猶能開兩石弓,日食鬥米。故此年紀雖老,倒是一員老成練達的勇將。燕王故此差他,提兵去城界牌關,以來把守自己邊關。那日領了昭王的旨意,忙點了五萬精兵,星夜離了易州,飛奔界牌關來。還未至自己的邊境,早有探馬來報,說:“秦國已經攻破界牌關,如今起兵先平易州,大兵不可前進。”孫操聞報,使連夜趕至邊關,把守要路,以便抵敵秦兵。那領守燕州邊關的總帥,是都尉孫操兩位公子。大老爺名喚孫龍,二老爺名喚孫虎,俱與孫膑是同胞兄弟。孫龍接到塘報文書,知是父親帶兵前來,協守此關,心中大喜,隨出城五裏,迎接進城。孫操進了帥府坐下,孫龍、孫虎參見了父親,兩邊侍立。孫操開言道:“秦兵不日就到。定有幾場大戰,你等俱要小心守城。”孫龍兄弟答應遵命。孫操又修本奏知昭王,把界牌關已破、秦兵先攻燕國的話,細細寫了,差人上易州上表不提。
一日,秦兵已到燕州城外,五裏安營。章邯升帳,就問那位將軍出營,建立大功?只見副先行官王贲,應聲願往。王翦也應聲,願同領兵出陣對敵。章邯大喜,就命他父子帶兵一千出營對敵。王翦二人領命,遂出營門上馬。帶了一千精兵,來至城外,排開隊伍。王翦壓住陣腳,王贲上前討戰。早有人投進帥府,孫操就令孫龍會戰。孫龍領令,忙披挂齊整,也帶兵一千,放炮出城。王贲在陣門聽得城上放炮開關,只見飛出兩杆素旗,領著一枝人馬,越過護城濠,來至軍前,一字兒擺開。當中顯出一員大將,銀盔銀甲,坐下一匹白馬,手提一杆白纓豔,項下一部花白須,有六寸多長。雖然年近六旬,只覺得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王贲便大喝道:“老將休出馬,有你家的大老爺在此,久等多時了,快通名受死。”孫龍聞聽,往對面觀看,見馬上這員小將,可也威風凜凜,但見:
豹花馬上抖威風,
金甲龍鱗映日紅。
勇冠三軍才弱冠,
扶秦兼並顯英雄。
孫龍看罷,一聲大喝:“小子問吾,你須聽真,吾乃威鎮燕州孫龍便是。吾與你各守疆土,何故興兵侵吾境界。若知時務,可速速回營,若不回兵,恐怕你馬下喪命。”王贲聞言,微笑道:“孫龍,某在趙國,亦聞你有勇將之名,是個好漢。今日何不歸降我國,不失封侯之位。”孫龍大怒道:“鼠子安放狂言,且休走,看吾取你狗命。”挺槍躍馬,直取王贲。王贲連忙用刀架過,火速相還,戰在一處。大戰有六七十合,不分勝負。王贲暗暗的誇獎道:“果然名不虛傳,槍法果然高妙,某如果恃勇,必不能取勝,何不用回馬刀砍他。”于是虛斬一刀,佯作往下敗走。那孫龍有百步穿楊之能,也不追趕,取弓搭箭,對准王贲的後心,就是一箭射去。王翦在陣角上看得明白,便高叫:“敵將放箭。”王贲聞言,扭頭一看,見箭來的不遠,喊聲不好,一側身僅躲得後心,躲不過臂膀,右膀上中了雕翎。幌幾幌,差些跌下馬來。孫龍一見,催馬來趕,早見飛來一將,大叫“勿傷吾兒,某來也。”只見他與衆大不相同:
皂羅袍上繡團龍,
坐下烏骓快如風,
普化天尊臨世界,
保扶秦國見奇功。
孫龍便道:“來的耶裏將官,可通你的名來。”王翦道:“你要問某的姓名,吾乃始皇駕下官拜正先行職,殿西候王老爺王翦便是。你膽敢用暗箭傷我兒,休要走。”便串一串手中丈八蛇矛,分心就刺。孫龍忙把槍架過,二人戰在一處,足有百十余合。王翦見孫龍槍馬純熟,愈殺愈妙,便一圈馬往正西上敗走。孫龍大笑道:“好秦賊,往哪裏走,看本帥趕上擒你。”于是趕將下來。王翦見孫龍趕來,忙取誅仙劍在手,念動真言咒語,祭起空中,大叫“孫龍休走,看我的寶劍傷你。”孫龍聞言,擡頭一看,見空中一塊五色光霞,托住一口寶劍,如牛吼一般,飛奔向前。說聲不好,忙伸手取弓搭箭,意欲射落此劍。誰知此寶乃雲光洞海潮聖人鎮洞之物,非同兒戲。說的遲,來的快、早至頂門而來,孫龍一見,忙把頭一偏,那寶劍往下一落,連肩帶臂,斬于馬下。可憐:
燕邦老將稱無敵,
死在王家仙劍中。
屍首栽于馬下,王翦念動咒語,收回劍時,燕兵一哄上前,搶了屍首,飛奔進燕州去了。王翦複又催馬,往城下討戰。
且說燕兵把孫龍的屍骸擡進帥府,孫操一見,猶如萬箭攢心,登時昏絕過去。左右連忙扶救,半晌轉過氣來,大哭不止。只見孫虎帶淚道:“爹爹不必悲傷,待孩兒出陣,生擒秦賊,與大哥報仇。”孫操點頭道:“你去出陣,須要小心。”孫虎答應:“孩兒知道。”忙下帳去,披好了甲胄,帶兵出城。三聲炮響,來至陣前。一見王翦,大罵:“匹夫,用邪法傷吾兄長,哪裏走,看我刀來取你。”雙手掄刀,照頂門上砍來。王翦連忙招架。孫虎的本領,比孫龍的差遠了,且報仇的心急,當先那幾回,用盡平生氣力。王翦見他來得猛勇,便使個柔門法,只可招架他的刀,並不還手。直戰到三四十合之外,然後緊一緊手中丈八蛇矛,只殺得孫虎呼呼的氣喘,刀法就錯亂起來,被王翦磕開了大刀,照心窩一蛇矛刺將過來。孫虎招架不及,一聲響,前心中了無情鐵,一命先歸枉死城。咕咚一聲,屍首栽下塵埃。王翦上前,取了首級。燕兵一見孫虎落馬,隨一齊逃回城去。王翦也不追趕,打得勝鼓回營報功。又將金槍藥,與王贲敷住箭傷,在營中調養。
且說燕兵敗進城來,把孫虎被王翦槍挑落馬的事,細細報與孫操知道。那老都尉愈加悲傷,左右苦苦相勸。回府內,一夜思兒想子,如何合眼。至五更起來,披挂升堂,對衆將道:“秦賊昨日連傷我二子,本帥與賊勢不兩立。”吩咐備馬,帶了一千燕兵及衆將出城,直抵秦營,指名要王翦出陣。王翦聞言,禀明了元帥,帶領三軍,隨出秦營。把軍士排開,一馬當先。見陣前的那老將。年紀已過七旬之外。五绺銀須,飄于胸下,跨下白龍駒,手使銀槍。只見他在馬上,儒雅可觀,有不怒而威之勢,便知是瑞陵君孫操。王翦在馬上躬背道:“老將軍,恕末將不下馬之罪。末將有一言奉告,想老將軍英雄蓋世,六國皆知,今年過七旬之外,特自上陣交鋒。倘若有失,豈不把昔日英名喪盡。依小將金石良言,不若圈馬回城,另著能將出來。”孫操聞言,在馬上一聲大喝道:“好狂賊,昨日殺吾二子,今日在陣上又欺吾老大,你豈不知虎老心雄麽,休要逃生,看本帥取你之命。”正欲催馬前行,只聽得後面大叫:“割雞焉用牛刀,待小將擒來。”孫操視之,乃左哨大將韓榮也。拍馬提刀,直取王翦,王翦舉蛇矛相迎,戰有十余合,燕陣上右哨大將蘇元,見韓榮戰王翦不過,便拍馬臨陣,夾攻王翦,三人丁字兒斯殺。不數合,王翦一蛇矛,把蘇元挑下馬下。韓榮正待逃敗,被王翦後面一矛,刺了後心,魂魄與蘇元一齊去了。孫操大怒,拍馬挺槍來刺王翦,王翦此時連敵三將,全無懼怯。這一場大戰,非同小可。怎見得:
煙塵滾滾,殺氣騰騰,
兩軍呐喊,金鼓齊鳴。
只殺得天邊紅日無顔色,山中草木盡皆驚。真個是:
身當白刃心猶壯,血染長沙志未灰。
孫操與王翦大戰,有百十余合,不分勝負,不知戰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回 老都尉燕州盡忠 小英雄大堂演武
話說孫操大戰王翦,有百合之外,自覺力困筋麻。一來年逾七十八歲,昨日哭子過度,有傷元氣,故此戰到百合之外,槍刀就來得慢了。王翦見孫操不是先前勇猛,遂故意遲延一槍。孫操便一槍照面挑來,王翦攢勁,用丈八蛇矛一格,孫操抓住槍杆,左手一松。王翦一按蛇矛,往孫操前心直刺。孫操招架不及,叫聲不好。王翦照後心一揚,早貫進前心。陰陽手一翻,把孫操挑離馬下,有十步之外。孫操家將,見主人落馬,一齊撒馬上前,奪了屍骸,飛奔進關。也不敢把守關隘,星夜備了口棺材,把孫操父子的屍首殡殓了,棄了城池,連夜奔回易州去了。
卻說王翦這裏,打得勝鼓,回營報功。章元帥上了功勞薄。到了次晨,章邯帥衆出營攻城。只見燕州城開,軍民百姓,一個個頭頂香爐,出來迎接,至章元帥那馬前跪倒,口尊元帥:“我等燕州軍民,真心投降,望元帥大開天地之恩,饒我等性命。”章邯道:“你等真心歸降,是順天命,本帥豈忍殘害無辜。你等卻起來,站在那一邊。”令王翦帶兵一百進城搜看,並無伏兵,然後大兵進城。又命燕易,去請始皇進城,隨同衆將出城迎接。那始皇進了燕州城,心中大喜,犒賞三軍,令偏將鎮守燕州,明早起兵,望易州進發不提。
卻說離燕州城數百裏之遙,有一座關隘,名日保易關,系燕國丞相屈班之弟屈興把守。此人足智多謀。見瑞陵君的家將過關,聞知孫操父子陣亡,燕州失守,自思燕州城池堅固,孫操父子勇冠三軍,尚不能守,何況這小小孤城,料難保全。遂心生一計,忙令家將,曉谕合城百姓,速速收拾金銀財寶,星夜押解出城,前往易州居住。又令軍士在城附近左右,堆下引火之物,差數十名兵丁,在城內藏躲,單等城外火起,便四下裏放火,呐喊助威。然後帶領精兵,出城埋伏。又在空城上插滿了旌旗,以爲疑兵之計。
卻說秦兵,在燕州歇了一日,便浩浩蕩蕩,奔保易關而去。離城一裏,王翦父子便討令出戰。叫了半日,不見城上一人答應,只得回營告知章邯。章邯與金子陵一齊出營,觀看了半日,又登高阜處探望城內一回。金子陵對章邯道:“此空城也,殿西侯可搭雲梯,扒入城內觀看動靜。”王翦隨令五百秦兵,越過吊橋,在城邊豎起雲梯。一個個手提擋箭牌,扒將上去,上得城時,猶恐有兵埋伏,呐喊一聲,四下奔殺。只見滿城上空插旌旗,並無一人一騎。遂一齊下城,四面搜尋,不見半個燕兵。便大開城門,出來迎接。金子陵等便傳令秦兵,不得妄動進城,自與章邯王翦等,帶了幾員偏將,看視一遍。金子陵道:“燕將必然有謀,殿西侯可領一千精兵,在城紮住,縱有燕兵到來,不要妄動,只要守住要路,貧道自有計策。”又命趙高領兵五百,伏在城上,可于每杆旗下,設一秦國燈籠,若有燕兵進城放火,可將擂木打下,不得出城追趕。又對章邯道:“元帥,貧道諒燕將必在城外左右埋伏,意欲差將搜尋,恐爲彼小挫,不如將計就計,乘他自然,取彼首級也。”說罷,便傳令至後軍,說請武安君帶兵一千,命往燕州小路埋伏,俟燕將的人馬到時,必要生擒,不許放一人過去,違令者軍法不貨。又令偏將二十員,須脫甲枕戈而睡,如違令者斬。又差數十員大將,在禦駕前防巡,以防不測,便叫三軍把營盤團團紮住,圍著三面城池,長川坐守。傳令已畢,然後與章邯等進營,秉燭侍立,這且慢表。
單說屈興等,至三更之後,帶領人馬便回保易關。遠遠見秦兵的營盤圍住,便登高一望,見城上無數燈籠,自料秦國已有准備,難以下手,心中暗想:“今何不領兵複奪燕州,截住他的去路,使彼糧道不通。燕兵把守在前,我扼兵在後,內無糧草,外無救兵,他難道飛上天去。”主意已定,也不去放火,遂暗暗向小路,望燕州而來。行不到二裏之遙,只聽得一聲炮響,閃出一枝秦兵,燈籠火把,照得如同白晝。一員大將當先,大叫:“燕賊你往那裏走,有你家武安君在此,久等多時了。”屈興聽得是白起,心下著忙,不敢交鋒,勒馬便走,白起緊緊催兵趕上。屈興無奈,只得回馬來戰白起。不上幾合,被白起挑于馬下。
三股氣在千條計,
一旦無常萬事休。
白起殺了屈興,燕兵盡解甲投降。白起便袅了屈興的首級,回歸秦營報功去了。那燕兵在城內埋伏的,等不見城外動靜,便越城逃命,卻都被趙高擒下。到了次早,報過了金子陵,然後令人接始皇進城不提。
且說燕昭王,那日正坐早朝,有五城兵馬使來奏:“瑞陵君父子三人,在燕州城陣亡,棺木現在易州城外,請旨定奪。”昭王聞奏,不禁高樓失足,洋海翻舟,歎一聲,倒在龍椅之上。左右侍監忙上前扶救。好半晌蘇醒起來,大哭道:“瑞陵君忠心爲國,今日命喪秦人的手,孤之江山眼見不能保全了。”說罷,又哭起來,衆官亦皆垂淚。昭王傳旨,都尉的棺木,准其進城,又差禦林軍到孫府報信。傳旨已畢,自然精神恍惚,退朝養息不提。
且說燕丹公主,早起無事,獨坐後宮內,只覺心驚肉跳,立也不安。心中想道:“今日何故如此,莫非有甚凶事不成?”正低頭暗想,忽見門上的家將慌慌忙忙跪上禀道:“老貴人不好了,都尉、大老爺與二老爺,在燕城喪于秦將王翦之手,今棺木已進城來了,老貴人快些出去接喪。”燕丹公主一聞此言,只叫得一聲苦呀,但見:
連叫三聲苦,便把咽喉堵,
一命喪黃泉,悠悠歸地府。
公主朝後一仰,連交椅倒在塵埃。侍女們連忙上前扶救,齊叫老貴人甦醒。高、李二位夫人在房中,已聞到了凶信,一齊放聲大哭,出到大堂,見燕丹公生迷了過去,不省人事。連忙叫人拿姜湯過來,半晌方哭出聲來道:“不聽妾言,年老之人,還逞什麽威風,什麽猛勇!今日命喪軍前,叫妾身如何恨得過呀。”一擡頭見高、李二位夫人,哭得淚人兒的一般,越加悲傷:“不料我家遭此凶事,我年近八旬,如風前之燭,不得一親子養老送終,還要這老命何用。”一起身,望砌階石上就要碰去。高、李二位夫人,與使女一齊攔住。哭道:“老貴人若一傾身,叫我們怎樣施爲。且大事在前,棺木未曾入土,乞老貴人暫止悲傷,商量大事才好。”說罷,又一齊哭將起來,跪在地下。老公主見如此說罷,去扶起二位夫人,吩咐衆人起來,就全家披孝,領衆家將與媳婦,共出城迎接棺木入城。擡到都尉府中堂,把棺木品字兒排開。縱是鐵石人,見了也要流淚。老公主與高、李二位媳婦並使女們,一齊舉哀,忙亂個不住,把都尉府中鬧得一個翻江倒海,這且按下慢表。
話說燕昭王,帶病回宮養息。忽見宮官前來奏道:“滿朝文武,不知所爲何事,鳴鍾催駕坐朝。”燕王聞言,忙扶病出朝。見文武兩邊,神色皆變,不知何故。忙問:“衆卿有何急事,鳴鍾催朕坐朝?”有黃門官跪奏道:“有五城兵馬使差人來報說:秦師已過易水了,故此驚駕,求我王龍意定奪。”昭王聞奏,這一驚非小,道:“秦師如何便來的這快,未過三日,就破了三關。且今既渡易水,那一位卿家帶兵前去抵擋?”只見問一聲,鯉魚鈎腮。問兩聲,箭穿雁眼。昭王在寶座上,見衆臣如此,不覺龍心大怒道:“朝廷設官,原爲保國。今日秦兵臨境,爾等竟無一人肯帶兵抵擋,可見得要你們何用。”只見丞相屈産出班奏道:“我主暫息雷霆,在朝諸臣,非不欲盡忠于國,只是皆非對手,一死不足塞責,誠恐喪師辱國,其罪更大。”燕昭王道:“依丞相之言,則在朝諸臣,無秦將對手,這是孤國運氣,該當如此。侍官,快拿文房四寶來,待孤寫降表,到秦營投降,以免汝等死亡,黎民塗炭。”屈産聞言,叩頭涕聲道:“我主龍心不必著急,臣夜觀天象,秦國當興,我燕亦不能就滅。不出一月,必有高人搭救。”昭王道:“丞相此言果真,則社稷之幸也。如今丞相可保舉何臣出城迎敵?”屈産又叩頭奏道:“若要出城與秦師對敵,自應多敗少勝。依微臣愚見,臣情願自上皇城,防守秦兵。若有疏慮,臣全家情願認罪。”昭王依奏,就封屈産爲五城兵馬大元帥,帶兵上易州防守,且按下不表。
再說那都尉府家將,報與燕丹公主知道。公主此時,正與那高、李二位媳婦,同在那大廳之上安靈,設他三人之位,哭祭他父子三人,猶如鋼刀刺腹。一聽了家將之言,只得搓手無策,連聲歎氣道:“也是國運相關,不料燕國難保。”只見從裏面走出一個小英雄來,你道是誰?乃孫武子四代之孫,孫龍之子,名喚孫燕。年方二九,生得面如敷粉,唇似朱砂,龍眉鳳目,二手過膝,行動有風雲之勢,坐立有泰山之倚。年紀雖小,兩臂倒有千斤之力,應上方金童星轉世,日後有五九之尊。因思祖父死于秦將之手,正無計報施,忽聞家將報說,秦兵已渡易水,忙上大廳,欲上朝面奏,出師討戰,故此來至廳前。燕丹公主一見,不覺兩淚交流道:“孫兒不在後堂,出來有何事情?”孫燕道:“孫兒正無計報複祖、父之仇,今聞得家將來報,秦兵已渡易水,故此來求祖母、母親帶孫兒上朝面奏,自願帶兵殺賊,以報不共戴天之仇。”燕丹公主聞言,大喝道:“小子無知,你睡覺不知顛倒。你豈不知,汝祖父、父親、叔父,經過多少大戰,且命喪于秦將王翦之手,何況你小小年紀,出陣當先,豈不白送了性命?你還不與我下去。”孫燕聞言,忙跪下道:“孫兒年紀雖幼,武藝卻是精通。今日孫兒不出去報仇,還有何人。”公主道:“你與誰學習武藝?豈能上陣衝鋒。”孫燕道:“祖母不信,待孫兒試驗與祖母看看。”取了槍來,在天階上丟了架武,左五右六,使將起來。
先前猶見人身,到後來只見一片槍山,怎見得,有詩爲證:
片片花飛舞不休,
寒光耀眼動人愁,
學成文武難藏椟,
博得千金萬戶侯。
孫燕這一陣槍法,只覺得滿廳上寒光射眼,燕丹公主與高、李二位夫人看見,心中暗喜,各道“不枉將門之子。”孫燕忽然住了槍法,走上廳來,面不改色,氣不發喘,道:“祖母、母親,嬸嬸,孫燕這條槍,可能會得王翦否?”公主大喝一聲:“小冤家,你豈不知,孫家如今獨你一人。外祖昭王,現在無後,兩枝人都全靠在你。你著有些疏失,如何是好!”只見後面又走出一個女娃兒,滿身挂孝,道:“祖母,哥哥之言有理。祖母,還以報仇爲重。”公主認得是賽花小姐,李夫人所生,孫虎之女。是天上月孛星臨凡,系黎山老母之徒。每于夜夢之中,來傳授他的武藝。年方一十四歲,學得刀馬純熟,廣看兵書。因見燕丹公主不准孫燕出陣,便出來道:“父仇不共戴天,哥哥今日若不能臨陣,祖母、母親還當用計,與祖父報仇。況哥哥武藝高強,豈有不叫他出陣之理。”燕丹公主道:“你小小深閨弱女,知道甚麽。這秦將王翦,他乃海外拗離國雲光洞海潮聖人的門下,法術精通。況又寶劍利害,槍馬出衆。故此你祖父、伯父、父親,身喪在他手,我如今豈肯叫你哥哥出陣。”孫燕聞言,便一挺身驅,站立起來道:“秦將王翦殺我祖、父、叔父,仇深似海。今日若不出去,枉爲人也。”小姐道:“哥哥言之有理,哥哥若出城報仇,小妹不才,亦願出馬。”把個燕丹公主只急得躍足道:“一個鬧不了,又來一個,你小小弱女,如何也要出陣?”小姐道:“祖母之言差矣,自古女子立功業的也不少。就如齊國的鍾太真,豈不是婦人麽。齊國伯業之基,列國聞名破膽。孫女不才,也是梨山聖母之徒,刀馬純熟,豈懼秦將。”燕丹公主道:“胡說,你是一個深閨小女,從何去得梨山學習武藝。”賽花小姐便把夢中之事:“梨山老母傳我的武藝,已有二年之久”的話,說了一遍。燕丹公主與李夫人聞言,心中暗喜,只是不信,小姐即命丫環去香房裏取出兩口繡鸾刀來。小姐接在手中,款動金蓮,來至天階,也使了一路美人舞刀,更加好看:
柳腰嬌無力,袅娜隨刀舞。
玉腕勝柔條,衣飄是顧鼓。
含笑轉金蓮,上下團團附。
更有動人心,嬌嗤笑無語。
小姐舞了一路花刀,走上廳來,對燕丹公主與高、李二位夫人道:“祖母、伯母、母親,賽花這個刀法,可使得麽?”衆人都看得呆了,老公主見說,便道:“賽花與孫燕的刀槍,雖然純熟精通,但年紀甚小,我心中到底放不下。”小姐道:“祖母,你說這個也輕,那個也輕,孫女聞得爹爹說,祖母年紀方一十九歲,就上陣衝鋒。想孫女的年紀,較之祖母那時,不過只少幾歲。”孫燕一聞此言,便大叫道:“祖母那時是小女子,尤自出兵,且是金枝玉葉。孫兒今年也一十八歲,豈猶怕人。祖母若不叫孫兒出陣,孫兒實無顔立于世人,不如一死。”說罷舉步欲往石基上碰去。高夫人喝道:“孫燕不可如此。”
孫燕聽得母親吆喝,便不敢撒潑。高夫人就對老公主道:“媳婦想,孫門屢受國恩,看孫燕的武藝,亦可臨陣,不如由他出陣,使各國知孫門幼童女子,皆盡忠于國。”公主聞言,無可奈何道:“媳婦之言,也說得是。”吩咐擂聚將鼓,齊集家將,點視挑選,預備跟孫燕出陣。只見孫燕跟隨的小家將班豹,上前跪下說道:“老貴人,今日小主出師,小人願作一個先行,同小主人上陣殺賊。”燕丹公主聽了,便大喝一盧:“討打的奴才,你也鬧去出陣了。你見鬧的都是些少年紀的,你也跟著鬧了,我偏不准,快與我下去。”班豹聞言,努著嘴,站了起來,暗暗的溜在孫燕背後,拉拉孫燕的衣服。孫燕回頭一看,他便指指鼻子,孫燕就點點頭會意。班豹滿心歡喜走開去了。合府家將聞得聚戰鼓響,俱各披卦,上大廳聽點。燕丹公主舉目往四面觀看,只見一個個雄風赳赳,勇氣昂昂,心中大喜道:“你等聽者,今日爲都尉爺與大老爺、二老爺俱在燕州喪命,今我上殿面聖,叫小主孫燕帶兵出城,抵擋秦兵。你等皆世受我孫門之恩,必須盡忠竭力,日後有賞。”衆家將齊聲答應道:“我等受主人恩養,情願保小主出城殺賊。”不知出陣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回 王翦恃強逢勁敵 孫燕破劍闖重圍
話說燕丹公主吩咐家將已畢,遂挑選年壯力強者,隨跟孫燕上朝,預備出敵,年老者留在府中使用。孫燕又禀明,要班豹跟隨。然後燕丹公主吩咐排駕,與孫燕一齊出兵,飛馬午門而來。此時燕昭王尚未退朝,黃門官啓奏:“有燕丹公主,在午門候旨。”昭王意欲不見,于心不忍,欲見又恐公主煩惱。歇了一歇,無奈傳旨宣進。公主領旨,上了三層大殿,行了大禮,兄妹二人各皆垂淚。昭王開言道:“不料老都尉與二位外甥,盡喪秦人之手,真是令人慘傷。如今秦人已渡過易水,現在兵臨城下,朝中諸臣,皆不能統兵督將與秦師爲敵。寡人實欲親寫降表,到秦營納貢稱臣,以免百姓刀兵之苦。禦妹,想孤既無嗣,你又少兒,孤日後駕崩,這燕國的江山,未知交誰執掌。”說到此處,便大哭起來。燕丹公主亦淚如雨下。昭王哭了一回,猛擡頭,見品級石跪倒一個穿白挂素的臣子,忙向燕丹公主道:“禦妹,下而跪的何人?”公主奏道:“此乃臣之孫,孫龍之子,名喚孫燕。”昭王道:“今來見孤何事?”公主聞言,出淚道:“臣妹世受國恩,雖捐軀難報。今有秦師兵困皇城,無人抵擋,此子年雖幼小,武藝還強,尚堪拒敵。臣妹今挑了五百家將,意欲保此子出師,與秦兵決一雌雄。縱有一差二錯,也見得我孫門幼子稚童,皆盡忠于國。”此時不覺嗚咽起來。昭王聞言大驚道:“禦妹,你何故如此。上陣衝鋒事,豈可當作兒戲耶?那秦將王翦,勇冠三軍,老都尉與禦外甥且不是他的對手,今孫燕小小年紀,如何便要出去與他見陣,豈不白送了性命。”公主含淚道:“臣妹亦曾勸他,無奈他耍報祖父之仇,若不叫他出陣,他便要尋死。臣妹曾看過他的武藝,到也純熟,乞聖上再給五百兵,命彼臨敵,看看如何。”
正說之間,殿前官忙上殿啓奏:“秦師王翦,今在城外討戰。屈丞相連挂免戰牌,俱被打碎。”那孫燕跪在下面,一聞此言,連連叩頭道:“小臣出馬,若不生擒王翦,請願認罪,萬死不辭。”昭王含淚道:“皇孫請起,快下去披挂,孤這裏點精兵五百,與皇孫出陣。孤同你祖母上城觀敵,國家存亡,在此一舉。”孫燕叩頭,即下殿披挂。家將已備了包裹帶來,不多時披挂齊整,上殿辭駕。昭王見孫燕披挂上殿,凜凜威風,騰騰殺氣,與衆大不相同,雖然年輕,更覺可愛。遂對燕丹公主道:“皇孫真乃天神也,此孤社稷之幸。”公主道:“全仗主上洪福。”昭王道:“皇孫有重孝在身,孤不便賜酒以壯軍威,惟願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孤必加官進爵。”孫燕叩頭謝恩,下了大殿,出了午門。早有禦營兵馬司挑選五百精兵,與孫家五百家將,齊紮在午門之外。班豹一見孫燕出來,忙上前禀道:“小主人,馬已齊備,專候令下。”孫燕道:“快傳令起營。”衆兵將得令,搖旗擂鼓,飛奔易州城來。不過十裏之遙,瞬息已到。有探馬報知屈産,屈産因恐秦師攻城,不便遠接,遂差了人接孫燕上城。至敵樓前,屈産接進坐下。孫燕便問道:“丞相,秦兵可回營否?”屈産道:“秦將王翦在城外要戰,自早至此,連碎了五塊免戰牌,還百般叫罵。”孫燕聽得大怒:“放炮出城會敵!”屈産忙攔住道:“小將且莫性急,此時已交午時,暫調養半日,明日見陣罷。”孫燕道:“此賊殺我祖父,恨不得即刻生擒,碎屍萬段,今日豈肯容緩。”吩咐響炮,城上就放起火炮來。王翦在城外,聽得在城上炮響,便知有敵將出城了,便把兵一字排開。只見易州城門大開,飛出兩杆素羅旗來,一枝燕兵越過吊橋,雁字兒排開。飛出一員少年的將官,真個是好品貌,只見得:
兩耳垂肩更有輪,
鼻如懸膽目如星,
他年得逞風雲會,
一統華夷趙國甯。
王翦見孫燕年少英雄,真個可愛。心中贊歎道:“好一員小將,外相甚美,不知武藝如何。”便喝聲:“燕將,有你家侯爺在此,爾可通上名來。”孫燕聞名,知道是王翦,遂大喝道:“秦將,你莫非就是王翦麽?小爺今日恨不得生啖你的肉,你與我有不共戴天之仇。你家小爺,乃瑞陵君之孫,總戎孫龍之子,孫燕是也。你在燕州城,連傷我的祖、父,今日仇人見面,我若不擒你進城,誓不爲人也。”王翦聞言大怒道:“好小子,敢妄發大言。”一挺丈八蛇矛,分心就刺。孫燕用銀戟磕開,火速還馬,打有十余個照面。
此時燕昭王與燕丹公主,已到易州城上。聞得孫燕與王翦見陣,遂一齊在城上掠陣,見孫燕與王翦在陣下,如二虎爭食,大戰有六七十個回合,燕昭王便對燕丹公主道:“禦妹,孫燕果是將門之子。古言強將手下無弱兵,你看那秦將的槍法如此純熟,還不能占他一些便宜。孤看他二人,到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燕丹公主道:“此乃主上洪福。依臣妹看起來,如今王翦的槍利馬快,孫燕年少,只有招架之功,還手便有些慢了。”燕昭王道:“依朕看來,皇孫磕開矛杆,見他兩膀不動,似有不甚用力之象。難道他故意示弱?孤且助他三通鼓,看是如何。”傳旨擂鼓催敵,城上的戰鼓就擂得如地塌山崩響。孫燕于回馬時,見易州城上有一柄黃羅禦傘,就知是燕昭王在城樓上觀戰,祖母亦必在此。心中暗想道:“王翦果然猛勇,有千合之勇戰,我且再耐他幾十合,然後再展威風不遲。”
且說秦營中的章邯,見王翦出營,自辰至未交戰,未見回來。且營外金鼓震耳,便問:“殿西侯與燕將如何對敵?”有旗牌官上前跪禀說:“殿西侯出營迎戰,至午時候易州方發兵,出來一員小將官,與殿西侯直戰至今,未見勝負。”章邯聞言,傳令備馬,忙披挂上馬,帶領衆將出營閱敵。見王翦與那員小將來往交手,甚是銳利,便也傳令擂鼓助威。王翦在陣上聽得本營鼓響,知是元帥掠陣,越抖精神,喊叫如雷,往上衝殺,更覺較前威勇。昭王與公主在城上,見王翦比前越加猛勇,又只見秦營中來了無數人馬,也播鼓催戰,心下大驚道:“我國並無一將可能出去幫助,如何是好?皇孫必不能取勝了。”往下看看孫燕,只見他坐的白龍駒,也歡躍起來,王翦的蛇矛來得快,他銀戟杆也格得快,龍心不覺大喜。對燕丹公主道:“禦妹,孤說皇孫必是柔鬥,你看他這回也緊起來了。”燕丹公主道:“但求如此,燕國之幸也。”果然孫燕見王翦慣力勇戰,便笑起來道:“王翦,你有多大本領,只管盡力使來,小爺若是懼你半毫,也不算豪傑。”便一串銀戟杆,把槍法解變,真有神鬼不測之技。這幾十合,只殺得王翦呼呼氣喘,暗想道:“不好了,這小將槍法果然利害,以血氣之勇,定不能勝他,不如騙他下去,用寶劍斬他便了。”隨虛點一槍,佯作往正北上敗走。孫燕那裏肯舍,大喝:“王翦,你往那裏走,小爺定趕上拿回。”一頂白龍駒,就趕將下去。班豹在陣角上,見他的小主得勝,追趕上秦將,他便大喊一聲,舌尖上猶如超個焦雷,舞開銀裝锏,催動青鬃馬,也趕將下去。
燕昭王在敵樓上,見孫燕戰敗了王翦,喜得拍手頓足,公主心中也甚是歡喜。見孫燕趕將下去,心中忽然想起道:“主上快些鳴金收兵。”昭王道:“禦妹何出此言?皇孫這一趕上,把王翦擒回,豈不是美。”公主道:“主上豈不知王翦在雲光洞海潮聖人那裏學得法術精通,倘趕出時,一有疏失,如何是好。”昭王道:“禦妹言之有理,快與孤鳴金收兵。”小豪傑正趕王翦下去,那裏聽得見鳴金。王翦見孫燕趕將下來,急忙取寶劍在手掐訣念咒,祭起空中。燕丹公主在城上看得明白,急得周身無主,犬叫一聲:“我可死也!”栽倒在地。昭王一見大驚,忙叫人喊救,那裏叫得醒來,只把個昭王弄得手忙腳亂,也顧不得城外孫燕的生死,忙傳旨意,用軟床把公主擡下城去,在兵馬司衙門大堂上放下。禦駕也隨後趕來看視,暫且不提。
且說孫燕見那王翦大喝“看寶劍來取你也!”便擡頭一看,一朵彩雲,托著一口寶劍,如牛吼之聲,飛奔將來。斑豹這小厮,到十分乖覺,喊聲“小主快走,這是如意寶劍。”便一圈馬往回路飛跑。孫燕聞言,心中也怯起來,一轉白龍駒,亦往回路就走。王翦笑道:“孫燕你若想逃生,除非是認母投胎。”忙掐訣念咒,喝聲“趕下去!”那寶劍在空中,就如飛趕上。孫燕回頭見寶劍離頂門不遠,心裏一急,大叫一聲,便把泥丸宮迸開,現出一股毫光,把寶劍擋住,竟不能落將下來。這也因孫燕日後有數年皇帝之命,今日豈可一旦喪于那寶劍之下。自古生死皆由命,半點不由人。
且說王翦,見寶劍不能落下,只道孫燕有甚法術,把寶劍止住,便忙念咒語收回寶劍,不覺豪氣收了一半。孫燕醒來,頭上不見寶劍,一回頭見王翦呆呆的勒馬立著,便回馬大喝一聲:“王翦,你往那裏走!”分心一槍刺來,王翦擡手不及,大叫不好,身軀往後一閃,那銀戟杆往左肋下穿過,帶下了半副甲來。只嚇得王翦面目改色,二馬擦磨而過,孫燕便一伸虎手,把王翦絲條抓住,用力往上一提,叫聲“過來罷!”王翦忙使兩手箍住鞍轎,兩膝一磕烏獬豸,往前一縱。兩下大力,只聽得劃的一聲,把絲條扯成兩段,王翦得便往前去了。孫燕回馬緊緊追趕上去,王翦恨磕剛牙,暗想:“好小子,某不給你個金風末動蟬先覺,斷送無常死不知,你也不知我的利害。”暗暗把百煉錘抓在手中,故遲一步,孫燕貪功心勝,那裏還防人的暗算。王翦回頭看的親切,對准苗頭一撒,把百煉錘打將出來,正打中護心鏡,打得粉碎。孫燕在馬上,身軀往後一仰,忙兜住馬,心裏仆仆的跳。定--定神,王翦的馬已遠去了。孫燕大怒,喝聲:“匹夫,你有本事上天,小爺也要趕上天拿回。”一催白龍駒,往下赤哩哩的又趕。
暫且按下,卻說天台山天台洞孫膑老祖,正坐蒲團用功靜養,忽然一陣心血來潮,忙掐指一算,已知就裏。大叫一聲:“苦也!”翻身跌落蒲團之下,把清風、明月兩個道童,嚇得魂不附體。忙上前救時,孫膑已自翻身坐起,大放悲聲。清風、明月不知何故,早驚動門徒李叢,乃系孫膑回天台時收的。此人兩膀有千觔之力,比袁達還勝一倍。見師父哭將起來,忙上前問道:“師父何故如此?”孫膑道:“李叢,你有所不知,你師祖與二位師伯,在易州城同喪王翦之手。雖然天意,到底使出家人悲傷。”李叢聞言,便圓睜怪眼,倒豎濃眉道:“有這等事,待徒弟下山生擒王翦,與師祖報仇。”孫膑止淚道:“你休得胡說,且扶我山洞去。”李叢忙扶住師父,出了天台洞。那神仙的慧眼,觀看四方,有四萬八千裏遠近,早已看見孫燕追趕王翦下去。只見王翦袍松甲散,飛奔秦營。又見秦營中飛出一員大將,紅馬紅甲,手舞大砍刀上前,放過王翦,抵住孫燕,二人就動起手來。不上幾合,孫燕把那員將刺于馬下,便來衝殺秦管。又見秦營一聲炮響,衝出八員大將來,把孫燕圍在垓心,一齊動手厮殺。那員使锏的小將,也衝入圍內,幫著孫燕動手。那秦營又出來無數將官,亂騁征騎,來殺燕兵,燕兵就四散奔走。又見有如蟻一般,秦兵裹將上來,把燕兵與孫燕等一齊圍在垓心。只見孫燕使的銀戟杆,如槍山一般,上護其身,下護其馬。那使锏的,本事也利害,兩國的人馬,紛紛落騎。看看燕兵漸少,秦兵勢重,只是不敢上前,遠遠的圍住孫燕與那員小將,似有定喘之態。忽見孫燕一馬便衝西南角上來,秦兵中槍的落馬甚多。內中一員秦將,躍馬提槍,上來截著厮殺,秦兵又攏來圍住。不上十合,早被孫燕一戟杆打得抱鞍而逃,忽然秦兵一個個扳弓搭箭,孫膑看到此處,說聲“不好了,此時出家人不救他,更待何時。”忙拔杏黃旗在手,口念有咒詞,就把杏黃旗往兩陣上一指,忽然風塵大起,萬馬喧騰,兩軍人馬皆看不見。然後扶住李叢,回洞而去。
戰陣上孫燕殺得兩膀酸麻,渾身是汗,忽然起陣狂風,直刮得飛沙走石,把秦兵打得紛散。忙招呼手下殘兵,一催馬闖出重圍。這裏金子陵在營門觀陣,忽見起一陣怪風,飛沙走石,照面打來,心下大驚。忙念止風咒,把風止住,見秦兵秦將多被飛石所傷。又見孫燕已殺出重圍,城中丞相屈産,又親自帶兵出城接應。便道:“不必追趕,收兵回營。”秦師這一陣,被孫燕槍挑李傑,杆打趙高,喪兵五百有余,帶傷者不計其數。燕國的二千人馬,也死有八九。
且說燕昭王,把燕丹公主擡到兵馬司衙,整整歇了一個多時辰,方救轉回來了,就明白說道:“孫兒你的陰魂等一等,祖母與你一齊同去。”昭王見他醒轉過來,心才放下,便叫道:“禦妹定一定神。”公宅聞言,擡頭一看,見昭王立在身邊,衆文武兩旁侍立。便大哭起來道:“聖上,我孫家不幸連遭大禍,今孫燕又喪在王翦邪術之手,如何是好。”昭王也垂淚道:“禦妹,吉人自有天相,你聽聽,城外猶有那金鼓之聲。”公主聞言,靜聽一聽,果然城外金鼓響亮。便道:“秦兵攻打城池麽?”昭王忙傳旨著人上城打聽。去不多時,回奏道:“小將軍未曾喪在王翦劍下,今現在陣中被秦兵圍住厮殺,屈丞相親自帶兵出城接應去了。”燕昭王與公主聞言,心中大喜,謝天謝地。歇不過半時,孫燕已回,前來參見。只見他血染戰袍,盔生熱氣,公主忙問道:“孫兒,如何你便避得王翦的寶劍?”孫燕道:“孫兒也不知是何緣故,莫非孫兒有重孝在身,這寶劍怕汙穢了,不肯下來亦未可知。”燕昭王道:“皇孫今日大戰辛苦,且下去用飯,歇息歇息罷。”孫燕忙跪奏道:“小臣愚見秦師勢大,難以抵敵。不若聖上速修求救的文書,待小臣殺出重圍,到齊國求取救兵。回來到天台山請三叔下山,方能抵敵得住王翦的法術。”燕昭王道:“皇孫言之有理,只是你苦戰一日,筋力疲乏,不若再養幾日再去罷。”孫燕道:“救兵如救火,宜速速修文書才是。”公主含淚道:“孫燕所奏甚是,聖上可速修文書。你且去歇怠歇息,爲祖母的也修封信去與你三叔。”小豪傑遵旨,叩了頭,即下廳來。換過了戰袍,飽餐戰飯,吩咐把白龍駒拉出,去草場撒撒歡,餵了些草料,然後備上鞍,自己又懷上些幹糧。班豹相隨同往。二人便上大廳前候旨。只見祖母手提書劄一封,兩眼中不住的落淚道:“孫兒,此去須聽爲祖母的一言。”不知燕丹公主說些什麽話?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回 孫燕臨淄取救兵 沈祥金殿谏勇將
話說燕丹公主,雙手拿書,眼中落淚道:“孫兒,你此去東齊借兵,必須要到天台山,見了你三叔,即速請他下山,才能保護得燕國,退得秦兵。但是你長了十幾歲,未曾見過三叔之面。他生成五绺長須,面如滿月,身高丈二,腰大八圍,就是你的三叔了。孫兒你可對他說,那你母十月懷胎之苦,不必言及,只有父兄之仇,豈可不報!如今秦兵圍困易州,看看待斃。父兄之死,你全不顧,難道又看著爲娘的身死。你如此果有忍心,大羅神仙定不是你做的了。如今紙短情長,也難以盡寫。”一面說,一面流淚。孫燕跪在階下,及燕國的君臣,無一個不流下淚來。公主用手扶起孫燕道:“孫兒你且起來,爲祖母的憐你自小嬌生慣養,從未有出過門,今日在陣前衝鋒,身臨險地,爲祖母的實爲出于無奈,今夜你又去衝圍,上臨淄討取救兵,非同兒戲。社稷人民,全倚于你,須要早去早回。若衝透了重圍,可放枝火箭爲號,使聖上與爲祖母的放心。”又向班豹,囑咐他保主闖重圍,須要小心,回來定有重賞。班豹答應:“小人知道。”燕昭王就親自與孫燕背上了文書,敬了三杯禦酒。對班豹道:“小將軍此次取救,全仗你扶持他一臂之力。若取救回來,待孤封你爲指揮之職。”孫燕與班豹,一齊叩頭謝恩,昭王與公主親自送孫燕二人出城。此時初更時分,大街上月色如銀。昭王與公主送至羅城裏,看孫燕二人上了馬,吩咐軍校暗開了城門,放他主仆二人出城,然後打馬,複上城瞭望不提。
且說秦國衆將,回至營中,飲得勝酒。筵席之上,正講孫燕之勇,並能破誅仙劍的話。金子陵擡頭,見大纛旗無風自動,心下驚疑。遂自暗暗掐指一算,便對衆將道:“衆位將軍,今晚有易州的孫燕前來偷營,上東齊取救,必由東營而進。貧道想那孫燕,能破誅仙劍,必然有些道術,不能以道術擒他。諒他一個也衝不得我的秦營,但事不可不預備。此去東二十余裏,有一山名曰荊轲山,甚是凶險,是去東齊必由之路。我意欲遣猛將重兵,在此處四面埋伏,放孫燕進了山內,然後圍住他。他縱能插翅,也難飛出,以免寨中蹂躏,驚動聖駕,如何?”章邯道:“軍師之言有理。”遂取令,傳三軍飽餐戰飯,餵足了馬匹,衆將披挂,上帳聽點。衆將聞言,齊下了帳,各回自己營中,披挂停當。不一時,聚將鼓響,金子陵升了公座,對衆將言道:“貧道算得今晚三更,孫燕必至荊轲山。衆位將軍不可放了他過去。如違者軍法重治。”忙拔令箭一支道:“副先行,你可領人馬五百,紮住東營,孫燕若來衝營時,可假戰數合,讓他衝出營去,隨後追至荊轲山。見他進了山,可把人馬紮住山前。後見高山上紅燈所向,領人馬殺來,如違者軍法從事。”王贲領令,忙出大營去了。又拔令箭一支道:“殿西侯可帶五百人馬,在山左埋伏,看高山紅燈爲號,所向之處,必然燕將衝營,須要用心竭力擒拿。”又拔令箭一支,帶笑躬身道:“元帥,敢煩大駕,帶兵五百,在山右埋伏,也看紅燈所向,擒拿孫燕。”章邯,王翦二人領令,一齊出營,各自帶兵去了。金子陵又拔令箭一支,立身拱手道:“武安君勞駕,帶人馬五百,荊轲山後山口埋伏。此路重要,孫燕必由此而出。須要小心。倘有疏失,就把數十年的英名喪了。”白起忙應聲遵令,出營帶兵去了。金子陵然後進帳,奏明始皇。又遣五營四哨的大將,把守黃羅寶帳,立爲外衛,這才辭駕出營,跨上梅花鹿,帶領二百軍校,飛奔荊轲山來,上到那最高處埋伏。備下了滾石擂木,以防孫燕搶上山來。正是:
定下深坑擒猛虎,
安排金鎖困蛟龍。
不提金子陵設伏定當,單講孫燕主仆二人,暗瞎渡過易水。孫燕對班豹道:“我未曾去過臨淄,可往那條路殺出去好?”班豹道:“小人也未曾去過,只是聽得人講,往東邊經過那荊轲山,就是上臨淄的大路。小人曾去過荊轲山打獵,這條路倒是熟識,小主你跟我來。”說罷,一領白馬,來至在護城濠邊。城上的軍士把吊橋放下,二人過了吊橋,城上依然拉起。班豹在前,孫燕在後,二馬緊緊跟著,竟奔秦國的東營。遠遠趕著月光看去,秦營中並無燈火。斑豹道:“此時不過二更,難道秦人盡皆睡熟了?其中定有緣故,我們必要小心仔細些。”孫燕笑道:“秦兵醒來,我們也要衝去。若不醒來,也要衝去。縱有伏兵,吾豈懼哉。”說罷,一領白龍駒,就趕過了班豹馬前,直衝將去。猛聽營裏一聲炮響,燈火顯明,營門大開,閃出一支兵來。當先一將,躍馬挺搶,大叫“孫燕休走,老爺在此久等多時了。”孫燕聞言大怒,緊一緊白纓槍,來取王贲。王贲連忙招架,戰在一處。班豹從斜裏舞動雙锏,也來夾攻。不上數合,王贲虛點一槍,望東北角上敗走。孫燕不敢追趕,一催白龍駒,竟奔秦營而來。衆秦兵呐喊一聲,往兩邊一閃,就露出一條大路,直透營外,並無一人攔阻。孫燕二人,飛馬闖出了東營。秦兵就合歸一處,往後緊緊追來。這邊班豹在後,孫燕在馬上,取出火號,拿了火種,點了引線,那支火箭,就直上到九霄。燕昭王與公主在城樓上,見火已起,俱各大喜,齊謝蒼天。遂吩咐守城家將,與兵丁人等,小心把守。一齊打馬道下城,回歸宮中不表。
且說孫燕主仆二人,飛奔到荊轲山來。進了山口,班豹就說道:“小主,我們且不要走,在此等候,待秦兵進山來時,我們且殺他一陣,然後再上東齊未遲。這山裏的路徑,小人頗熟。”孫燕聞言大喜,二人且不趕上山口,停止了馬,等了半晌,不見秦兵進山。只聽得山外一聲炮響,山裏遂萬聲皆應。且聽得喊殺一聲,振動山嶽。孫燕大驚道:“班豹,這山裏已有埋伏了。”班豹道:“不妨,小主跟我來。這裏離左右山口甚近,我們出了山口,不過走遠幾十裏路,就可到後山口了。”孫燕聞言,便催馬跟著班豹,往後山口來。行不上一裏之路,左右邊裏一聲炮響,山凹裏燈火齊明,擁出一支人馬來了。爲首一員大將,好威風。怎見得,後人有贊爲證:
龍鱗甲上透征雲,
凜凜威風殺氣生。
斬將劍鋒名偃月,
追魂鐵搠號流星。
三軍統帥雄風在,
官封王位享大名。
九戰重瞳天地振,
一聲霹露鬼神驚。
章邯一馬當先,攔住去路。大喝:“小將休走,有你章元帥在此,快些下馬投降,免你一死。少若遲延,定作刀頭之鬼。”孫燕也不答應,催馬上前,舉槍分心就刺。班豹一搭上前,戰有數十合,不分勝負。孫燕見不能取勝,不敢戀戰,便抛章邯,奪路而走。秦兵見孫燕來踩大隊,便一齊扣上雕翎,望著孫燕射來。二人不能前進,章邯又早趕到,兩下又戰了幾合,孫燕只得與班豹兜馬往回路而走。章邯也不追趕,只分開衆兵;守住右山口。
這裏孫燕主仆二人,便飛奔左山口來。班豹在馬上道:“左山口的路徑崎岖,若有秦兵把守,就不能衝走了。我們何不直奔後山去罷。”孫燕道:“後山口遠,還是左山口遠呢?我們直往近處去罷。”班豹道:“自然左山口近些。”孫燕道:“既是近些,我們就走左山口去,看看如何。”班豹不言,催馬當先引路,飛奔左山口而來。離山口還有三裏之遙,只見高山上無數燈籠火把,班豹在馬上道:“小主,此處不能出去,他在此把住了路口。你看,這四邊都是高山,飛也飛不過去。”孫燕道:“我們且快回馬,不必去踩了,速奔山後去罷。”說畢,二人催馬飛奔後山口來。班豹在馬上道:“小主,我們且在這平坦地方,暫歇一歇,撒和了馬再走。”孫燕笑道:“你往日在家誇口,說有十分勇戰。今夜殺得不過兩個更鼓,你就要歇了,不算得好漢。”班豹笑道:“不是我怯敵,只因後山口若闖不出去,就不妥當了。養一養銳氣,方能衝出去,是這個主意。”孫燕聞言,只得也下了馬,把馬肚帶松了扣,拉住一顆松樹,仰見星鬥。猛擡頭,看見高山上有一盞紅燈,遂指與班豹同看。班豹道:“是了,這是秦兵的眼目,自古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我們何不射了他這盞燈,就可以出山了。”孫燕聞言大喜道:“有理,只是我們一齊上山,他必看見,山上必有准備。滾木擂石打下,難以招架。不如仗血氣之勇,直踩後山口罷。”于是主仆二人,忙整頓鞍馬,齊奔後山口來。
相離不遠,一聲炮響,閃出無數秦兵,一員老將截住去路,大喝“冤家休走,我與你有一天二地之仇,三江四海之恨,今夜若不拿你,非爲人也。”說罷,舉戟直取孫燕。這員老將就是白起,因他在戰國葉,提兵救魏,被孫膑三伏下馬,英名盡喪,全軍覆敗,甚至要跪在孫三老爺的牛前,拜爲門下,方才饒他回國,因此含恨在心。夜間見了孫燕,豈肯輕放。孫燕不知來曆,見他舉戟來刺,忙用槍磕。戰有二十余合,孫燕暗想:“這老將雖然年老,戰法精通,氣力沈重,倒難取他之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