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藥王孫思貌在洪洞的傳說  作者:秩名
我國隋唐兩代著名醫學家孫思貌被歷代皇帝封為藥王。在他 102年的生涯中,單在洪洞就度過了63個春秋。在槐鄉大地,不但保存有藥王廟、藥王墓碑等極其珍貴的文物古跡,而且還流傳著很多動人的故事與傳說。


孫思貌,京兆府華原縣人(今陜西省耀縣東南孟家源村),出生於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 農歷四月二十日壹。他自幼聰明伶俐、智慧超人。7歲開始讀書,有“日誦千言,過目成誦”的天才。少年時代,他大病壹場。由於家鄉缺醫少藥,使他病魔纏身,久不能愈。這次患病,他痛苦萬分,感受頗深,從此決心改學醫道,立誌治病救人。當時,正是隋朝的鼎盛時期,隋文帝統壹了全國。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為孫思貌專心致誌地研究醫學、經史和百家學術,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到了隋文帝仁壽元年,孫思貌20歲,風華正茂,醫道學成。
孫思貌醫術高明,譽滿天下。隋文帝召他出任“國子監博士”。孫思貌不慕高官厚祿,假稱有病謝絕,拒辭不赴。此後,他繼續隱姓埋名,鉆研醫學,遍遊天下,為百姓解除疾病痛苦。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孫思貌由京兆府北渡黃河,來到洪洞,隱居於洪洞城南的南阪裏村,繼續用自己的精湛醫術為百姓治病二。凡是來看病沒有錢的病人,他不但不收診費、藥錢,還騰出住房,給遠道而來的病人住,並親自熬藥給病人喝。不論是三更半夜,還是天氣惡劣,只要有人請他看病,他從不推辭,壹定趕去救治。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隋軍失利,退至介休。隋將宋金剛帳下有壹員名叫尉遲恭的大將,作戰英勇異常,在壹次戰役中,尉遲恭追趕李世民壹天壹夜,馬不停蹄的跑了300多裏。李世民途中遇到接應,才將尉遲恭殺退。李世民率軍在洪洞南阪壹帶休整。李世民由於連日勞累,突然吐血不止。眾多將士也身負重傷。唐軍上下,惶恐不安。孫思貌聞知,入帳求見,自稱能治好李世民的病。壹劑藥下,過了兩個時辰,李世民頓覺痊愈。好多將士的傷勢,在孫思貌的精心治療下也很快康復。李世民重振雄風率軍北上,壹舉殲滅隋軍的殘余部隊。
李世民對孫思貌感激萬分,並欲封孫為“諫議大夫”③。孫思貌婉言謝絕,說道:“公乃天生聖人,以拯民於水火之中。我的醫術,也只是從民之命,濟百姓之望,並非自己的功勞。”李世民無奈,在率軍北上前,封孫為“安樂真人”。自此,南阪村即改名為南阪安樂村。
孫思貌在洪洞南阪安樂村壹帶,繼續為百姓治病。他的醫術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且在醫療實踐中,不斷創新,並研究出壹些新的治療方法。世界上第壹個眼科疾病——夜盲癥的發現者就是孫思貌,找到治療方法的還是孫思貌。那時,洪洞東西兩山的老百性,有的人白天視力正常,壹到了晚上,什麽也看不見了,感到奇怪,便找到孫思貌診治。孫思貌潛心研究發現,患這種病的人都是貧窮家。窮苦百姓,不得溫飽,更缺乏營養食品。他想到醫書中有“肝開竅於目”的說法,又想到洪洞東西兩山的飛禽走獸很多,便讓夜盲癥病人吃捕獲動物的肝臟。病人吃上壹段時間,夜盲癥便慢慢地好轉了。同時,在當地也有幾家富人找他看病。他看到病人身上發腫,肌肉疼痛,渾身沒勁,孫思貌診斷為腳氣病。他想,為啥窮人得的是夜盲癥,而富人得的是腳氣病呢?這很可能也和飲食有關系。他比較了窮人和富人的飲食。富人多吃精米白面,魚蝦蛋肉,而窮人吃五谷雜糧。他仔細分析,粗糧內夾雜著不少米糠麥麩,精米白面把這類東西全去掉了。他估計,腳氣病很可能是缺少米糠和麥麩這些物質引起的。於是,他試著用米糠和麥麩來治療腳氣病,果然很是靈驗。不到半年,周圍幾家富人的腳氣都陸續治好了。
孫思貌不僅鉆研醫術,而且不畏艱險,手執小鎬,身背藥簍,穿山越嶺,攀登陡崖,進山采藥。他走遍附近的名山大川,還北上到五臺山采藥。他每次采藥回來,都要親自將藥進行晾曬、加工,有時還親自試用。孫思貌在山地采集藥材過程中,隨時隨地給老百姓看病治療,為山區的百姓解疾病痛苦。久住山區的人,很容易得大脖子病,脖子前面長出壹個大瘤子來。孫思貌想:人們常說,吃心補心,吃肝補肝,能不能用羊靨治療大脖子病呢?他試治了幾個病人,果然見效。
壹次,壹個腿疼的病人前來就診,孫思貌便給他針灸。他按照傳統的療法,紮了幾針,都未能止疼。他想,難道除了古人發現的365個穴位之外,再沒有別的穴位了嗎?他認真仔細地尋找新的穴位,壹面用大拇指輕輕按掐,壹面問病人按掐的部位是不是疼?病人壹直都搖頭。當孫思貌手指按掐住壹個新的部位時,病人立即感到腿疼的癥狀減輕了好多。孫思貌就在這壹點紮了壹針,病人的腿立刻不疼了。這種隨疼點而定的穴位,叫做“阿是穴”,又名“天應穴”或“不定穴”。這是孫思貌對針灸學的壹大貢獻。
孫思貌來到洪洞地區後,30年來,在治療疾病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醫療技術,他還總結了唐以前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分析藥性,收集方藥,在他70歲時(公元652年),寫成《備急千金要方》壹書。全書共30卷,232門,方論5300余首,記載了800多種藥物的藥性及功效。其書倡立臟病、腑病分類,具有新的系統性,在婦科和兒科方面,也有許多獨創。
孫思貌在行醫道德品質方面,也是壹位傑出的典範。他經常教導跟隨他學醫的徒弟們,做壹名醫生,壹定要有高尚的人格,刻苦鉆研的精神和極其強烈的責任感。他在編著《備急千金要方》壹書中,綜述做壹名醫生,壹定要做到“十要”。壹要熱愛祖國傳統的醫學;二要對醫術鉆研,精益求精;三在看病時,要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認真診斷,細心治療,千萬不能粗心大意和漠不關心;四要在行醫過程中,不為名,不圖利;五要在看病時,不要考慮個人得失,不要怕擔風險,負責任全力救治病人;六要加強責任感,診治無差錯;七要求醫生不要和病家談與診治病情無關的話語,以免影響病人的治療和身心健康;八要對患者壹視同仁;九要切勿驕傲,自高自大,不要因偶然治愈壹病,就目中無人;十要為人正直,光明磊落,真誠待人,團結同道。
孫思貌在洪洞編寫的這部《備急千金要方》醫書,突破了長期以來,醫必《黃帝內經》和藥必《神農本草》的舊框框。這部被後世譽為臨床醫學的百科全書,它的內容精辟而豐富,包括了做壹名醫生必須具備的各種醫學理論知識、實踐經驗、行為規範和道德品質。
孫思貌從71歲(公元652年)到整整100歲(公元681年)時,他在洪洞又把這30年在治病時所積累的驗方,編成第二部醫書《千金翼方》,為《備急千金要方》作了補充。除這兩部醫學專著外,還著有《攝生論》、《福壽論》、《保生銘》、《存神煉氣銘》、《攝養枕中方》等書。孫思貌於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病逝於洪洞縣大阪村(今洪洞縣淹底鄉孫張村)家中。相傳,該村孫姓大部為孫思貌之後裔。據《洪洞縣地名錄》載:“孫張村位於淹底鄉西北部。相傳,唐代名醫孫思貌即此村人。唐太宗負傷後,由孫思貌醫治痊愈,後封為藥王,建藥王廟於村西,現碑石俱存。該村初名大阪,後因張姓較多,依孫思貌、張姓,故名孫張村四。
藥王孫思貌雖然仙逝,但其功德永存人間。400年後宋徽宗(公元1100年—公元1125年),追封孫思貌為“妙應真人”。到了元代至正年間(公元1341年—公元1367年),由道士賈奇主持,在當年孫思貌救治唐太宗李世民的原地舊址——洪洞縣南安樂阪村,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藥王廟,名日孫真人廟。《洪洞縣誌》載:“孫真人廟,在縣南安樂阪,內塑神醫孫思貌像,元至正年間,裏人賈奇建。”伍
孫真人廟,山門座東朝西。山門重樓疊閣,萬椽相接。山門兩旁有2層的鐘鼓樓各壹座。廟內有獻殿、正殿、寢殿3座大殿。正殿塑有孫思貌的坐像。廟內除建有道人住宿房舍外,還有關帝廟、將軍殿、會仙閣、李公祠、馬王廟、菩薩廟、子孫娘娘廟、城隍廟、土地廟、財神廟、汗暑廟等,共占地30余畝,建築面積達3000余平方米,其“規模之宏大,建築之雄偉,歷史之悠久,影響之深遠,在全國成千上萬的藥王廟中可謂首屈壹指了。”

分享至 : QQ空间
收藏

4 个回复

倒序浏览
頂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动人的传说顶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頂禮藥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頂禮藥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